义务教育专项资金、新农合补助资金、科技重大专项资金、家电下乡补贴资金……在财政部的信息系统里,能够清晰看到千里之外每一笔资金到账情况和使用情况,这种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系统能对每一笔资金的支付情况进行动态监控,强化了预算执行的事中监督,保证了资金所承载政策目标的实现。
这种状态的呈现源于10年前实施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和央行联合发布《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方案》,这场被称为“财政革命”的制度变革,推动了国库管理由传统国库到现代国库的跨越,理顺和规范了财政代表政府控制预算执行,保管政府资产和负债的一系列管理职能。
老百姓最关心的财政问题,莫过于纳税人的钱有没有用在刀刃上,管得好不好?而这套国库管理模式,使得财政资金运行调控能力显著提升。通过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财政资金由过去各单位分散管理转变为财政部门统一管理,不仅财政资金调度能力发生根本改观,各项重大支出的保障能力和财政理财能力也得到根本性增强。在应对本轮国际金融危机、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由“层层转”变为“直通车”,财政资金运行效率和使用效益明显提高。各类财政收入通过国库集中收缴方式直接缴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各类财政支出通过财政直接支付或财政授权支付方式,直接支付到最终收款人或用款单位。
依托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和现代化管理信息系统,基层预算单位每一笔收缴和支付交易信息,均可通过现代化管理信息系统自动生成并实时传输到财政部门,财政收支运行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有了机制保障。这样便实现了财政部门对预算执行全过程的实时、明细、智能监控,每一笔预算资金的支付时间、金额、收款人账号、用途等30多项信息,全部纳入实时动态监控范围。通过对疑点信息实时智能化预警,确保了违规问题能得到及时纠正。
管好用好纳税人的钱,应该是国库管理的根本目标所在。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学院院长马海涛认为,国库的管理上职责明晰很重要。国际上大多数国家采用委托国库制,即财政部是国库管理的主要职能部门,中央银行是国库业务的代理机构,这样能保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对独立,利于财政部完善预算执行管理,也有利于央行有效实施货币政策。我国这10年的改革也是沿着这条路在走,马海涛认为,这将在即将修订的《预算法》中有所体现。
实践证明,10年来的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是成功的,兼顾效率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国家资金安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曾评价说,其真正意义在于“加强对预算支出的总体控制,改进公共资源分配,减少浪费和预防腐败。改革的成功表明中国独立进行的国库改革设计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我们期待即将出台的新《预算法》能使这些好的经验成为法律条款,以延续其科学的管理体制。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