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7月27日,全国27个省区公布了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CPI数据。中国网财经中心整理发现,27个省区的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速均大于其CPI同比涨幅。(7月29日新华网)
应当说,这个消息令人振奋。因为,对于普通民众而言,尽管这组数据与GDP一样抽象,但这是一个切实可感并与大家“荷包”直接相关的数字。更重要的是,从各省区的数据来看,与过去相比,有较大的突破。比如说,27个省区的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速除上海外,都在10%以上;27个省的上半年CPI同比涨幅都在5%以下。与此同时,中西部省份居民收入增速整体略快于东部省份。这也意味着,地区间居民收入的差距正在日益缩小,尤其是西部省份,已实现经济与城乡居民收入的“双飞”。
不过,更深入分析一下,对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跑赢CPI”喜讯,又不值得过分欣喜。首先,从全局性看,收入并没实现真正的跨越式增长。国家统计局数字显示,全国上半年CPI增长率为3.3%,按全国城乡居民收入上半年平均增长10%来匡算,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长为6.7%,仍低于全国上半年GDP7.8%的增速。这意味着,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依然是相对滞后的,没有与国家财富同步增长。
而从城乡居民内部来讲,这样一个高度平均化了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究竟能从多大程度上真实反映不同阶层、地域之间的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状况,无疑值得推敲和深入探究。就拿此次公布的数据来说,浙江省城镇居民收入为18802元,而青海省城镇居民收入是7848元,两者相差10954元。如果按这个标准来推算,两地城镇居民一年的收入几乎会相差两倍。著名经济学家王小鲁认为,目前城镇最高与最低收入10%家庭间的人均收入差距约为31倍;城乡合计,全国最高与最低收入10%家庭间的人均收入差距约55倍。显然,全国城镇居民跑赢CPI的这个平均数据,并不代表所有居民收入都会超过CPI。也正因此,绝大部分网友都强烈质疑这样的数据,并且怀疑是否又一次“被增长”了。因此,居民收入跑赢CPI,需冷静看待。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