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7日在江苏省常州市调研时强调,目前房地产市场调控仍然处在关键时期,调控任务还很艰巨。必须坚定不移做好调控工作,把抑制房地产投机投资性需求作为一项长期政策。同时,要增加普通商品房供给,满足合理的自住性需求,继续稳步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尽快形成有效供给。
现状一:房地产仍是经济之痛
房地产给中国经济、社会带来的多层面的痛,加剧了进一步调控房价、促进房价合理回归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显然容不得某一个行业在资源配置上独大。于目前来讲,地方政府的行政调控已然受到了降息所带来的市场回暖的冲击。在这种形势下,一方面需要公开相关楼市数据,譬如住房空置率、房地产存盘量等,来消弭消费冲动;另一方面,加快建立房地产市场的长效调控机制势在必行,譬如在保有环节征收房地产税等,接续当前以行政干预为主的短期调控措施,缓解降息给行政调控带来的压力。【详细】
现状二:楼市调控“微调”后果不堪设想
如果继续控制投资性购房,坚持现行的限购、限贷措施,就依然可以在源头控制需求总量,房价反弹的幅度和时间就一定是有限的和短暂的。与此同时,各地应该切实把“保增长”的重点放在“调结构”上来,改变急功近利和重复投资的做法,针对市场需求合理布局,形成多点支撑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并加大研发力度和科技含量,才能确保国民经济的科学发展与良性循环。【详细】
现状三:央行再次减息不利挤出楼市泡沫
长期贷款利率下降的幅度较大,说明政策意图十分明显。政策目的就是希望减息更大幅度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特别是那些重大投资项目及政府融资平台的融资成本。这样不仅能够增加企业信贷需求,也降低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金融风险。当前国内住房按揭贷款多是5年期以上的中长期贷款,贷款利率降幅较大,也大大降低了住房购买者的成本。这将冲破现有的房地产宏观调控最后一道防线。【详细】
建议一:触动深层利益调控才难动摇
只盯着房价而不触及深层利益体系,即使能够取得阶段性成果,在许多只手的“拔河”中,也面临反复的可能。比如,地方财税如能更合理调节,那么对于土地收入的信赖症就可能减轻;如果有更丰富的投资渠道,民资就无需充当房价推手。可以说,把好房地产调控的方向盘,让人们不猜测不试探政策底线,关键是表现出更合理调整深层利益的决心,这个决心越大,房地产调控的离心力越小。【详细】
建议二:防止房价反弹需建立长效机制
建立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除了改革与地方财政收入有关的土地、财税等方面的体制机制外,还必须加强保障房建设、合理引导投资等配套政策建设。因为现在经济发达了,改革开放“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有很多闲钱需要寻求出处,而投资房产、商铺等不动产是他们自认为最踏实、最有效的渠道。因此,要多开辟一些投资途径,让老百姓的闲钱有一个既合适,又踏实的去处。【详细】
建议三:消解“反弹论”首治购房者“预期恐慌”
调控楼市就像一台大型计算器。首先,中央调控政策的坚决执行,是抑制房价反弹并最终趋于“可承受”范围(非指合理性价位)的“CPU”。必须强化核心意义,坚决保持“决心不动摇、方向不改变、力度不放松”的高压态势,对“调控政策松动、房价大幅反弹、保障房建设迟缓”的地方进行问责务必落到实处,向市场放出稳定信号,给消费者注入信心,亦不至于打压房价而“击垮”房地产市场。【详细】
建议四:必须正视城市住房大量空置问题
整治空置房,直接影响今后一个时期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与和谐社会建设。现实中不难看到,当前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因素在继续推高城市住房的空置率,一是投机者炒作,二是房地产开发商捂盘,三是一些腐败官员贪婪。这三方面都以私利最大化为目标而囤积房屋,如任其发展,社会矛盾将会越积越多。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详细】
建议五:别拿“刚需”和“行政干预”说事
房地产市场堆满泡沫的现实,难道就是市场本身发育和运行的结果?泡沫充斥的房地产市场难道就没有“行政干预”的因素?如果说中央政府的调控措施是“行政干预”的话,那也是“系铃解铃”之举。实际上,房地产市场的巨大、巨量泡沫,正是政府那只看得见的粗壮大手,通过规制和管制,在土地、税收等方面搅和来搅和去的结果。【详细】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尽管近期楼市成交量和价格均出现了回升,但并不代表房价下半年一定会出现反弹。下半年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仍将以遏制楼市投资、投机,稳定刚需为主,房地产市场不会发生根本性逆转。
可以肯定的是,在“稳增长”的经济政策下,未来房市仍将稳字当头。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