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解“反弹论”首治购房者“预期恐慌”

2012年07月09日 07:17   来源:红网   剑舞流铭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7日在江苏省常州市调研时强调,目前房地产市场调控仍然处在关键时期,调控任务还很艰巨。必须坚定不移做好调控工作,把抑制房地产投机投资性需求作为一项长期政策。(7月8日《新京报》)

  近年来,房价飙升翻番,百姓难以承受。虽偶有拐点,也总会伺机反弹。究其原因,无非是“土地财政”和投机资本浸入所致。近日,某地市民连夜排队购房现象,重又点燃消费者对房价“回暖反弹”的“预期恐慌”。温家宝江苏调研再度强化“调控、抑制”信号,无疑为刚性购房对象所乐见。与此同时,也有媒体披露,有关部门“将于下半年对那些调控政策松动、房价大幅反弹、保障房建设迟缓的地方进行问责”(7月7日《齐鲁晚报》)。对于广大消费者而言,这是双重“利好”。但前提是言出必行,令行禁止,持续调控,方能消解类似“房价必涨、小跌大涨”定式思维,浇灭购房者举棋不定的心理焦虑。

  诚然,政府宏观调控在面对地方利益和房地产市场双重博弈中,明显力道不够,效果微弱。既要尊重市场,又要稳控调节,找准供求关系的“黄金分割”,实属不易。当前,国家连续出台包括限购等政策,以行政强手抑制房价,并通过扩大供给能力满足民生刚需,但成效仍不及预期,刚性购房人群始终持观望态度,对中央政策和市场风动极为敏感。加上既得利益方不断炒作,致使调控声音被“炒作舆论”掩盖,房市稍有跌价,便再次激起抢购狂潮。

  纵观各地,房价回归合理性,前景并不明朗。加之,在通货膨胀和流动性过剩的情况下,期待房价短期内持续较大幅度下跌,并不现实,也存在影响经济发展诸多风险。但中央“调控”强音掷地有声、不容置疑。因此,唯有多措并举,立体调控,通过法律、政策、舆论引导等手段,真正打破“反弹论调”,消解购房者“预期恐慌”。

  笔者执意认为,调控楼市就像一台大型计算器。首先,中央调控政策的坚决执行,是抑制房价反弹并最终趋于“可承受”范围(非指合理性价位)的“CPU”。必须强化核心意义,坚决保持“决心不动摇、方向不改变、力度不放松”的高压态势,对“调控政策松动、房价大幅反弹、保障房建设迟缓”的地方进行问责务必落到实处,向市场放出稳定信号,给消费者注入信心,亦不至于打压房价而“击垮”房地产市场。其二,持续扩大市场供给,按质保量加快完成“十二五”时期3600万套保障房指标,是调控机器的“内存”。内存需与内核同步兼容,内存越大运行越流畅。要通过扩大供给量来平抑房价,同时让消费者在购房困境中找到最终出路,看到希望。此亦为民生走向。再次,及时管控和正面引导“涉房”网络信息、积极宣传宏观政策、遏制“回弹”言论,就好比巨大的“硬盘”。只有空间立体地与“逆势”观点言论进行论战、展开厮杀,才能有效打击炒作行为,压缩“反弹论”空间,清除垃圾信息碎片,重新赢回调控舆论高地。此外,财政部财政科研所所长贾康指出,“要充分发挥税收杠杆作用,在保有环节征收房地产税,以弥补国内现有制度空缺,达到有效控制投机性、投资性需求目的。而国家大胆启动上海、重庆房产税改革试点或将起到关键作用。

(责任编辑:李志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