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冷的水泥锥刺破了城市的包容心

2012年07月04日 06:45   来源:红网   郭鑫

(王乃玲/图 来源:红网)

  近日有网友称,广州白云、天河有多处天桥和高架桥底,浇筑了密密麻麻的水泥锥。记者向多部门了解水泥锥区域的管养权属,却没有部门“认领”。有工作人员表示,过去桥底聚集了太多的流浪人员,市政部门为防止安全隐患,在桥底建了水泥锥。(7月3日南方新闻网l)

  为了防止流浪人员在桥下聚集、留宿,有关方面“创造性”地浇筑了水泥锥。到底是谁建的水泥锥,没有单位承认,估计是建设单位也觉得这种方式上不得台面,有点“损”。看着这密密麻麻的水泥锥,让人心里有点发堵,对付这些可怜的流浪汉,至于这么绞尽脑汁吗?城市的包容心何在?

  很多城市都把“包容”标榜成为自己的城市精神,但不少城市在面对外来人口、弱势群体时,却表现得不那么包容。有为了举办赛事驱赶“高危人员”的;有以安全为名,大规模清理地下室出租屋的;有以影响市容为由,禁止乞讨的,林林总总,不一而足。这些举措,在城市管理者眼里,是保护市容,维护治安的正当之举,也得到一部分市民的支持,但在更多人看来,这是赤裸裸的排外,是在欺负弱势群体,是城市缺乏包容的表现。

  诚然,诸如外来工、乞讨者、流浪人员对城市市容、治安、交通安全会产生一些影响,但他们同其他普通市民一样,享受生存、居住等基本权利,政府也有责任予以保障,而不是动辄剥夺。对他们,某些城市管理者总是试图赶走了之,驱散了事,但这种驱赶的办法往往徒劳无功,也有违政府的为民职责,侵犯了这些弱势者的权利。

  有容乃大,一个城市之所以吸引人,不在于它多发达,楼多高,而在于它的包容:能容纳各地的人,可包容不同的事,只要他们符合法律和道德的要求。现在很多城市都患上了“自闭症”,对外地人越发不包容,对弱势人群日益苛刻,这不是市民排外倾向加重了,而是城市管理上出现了问题。

  现在不少城市管理者在制定政策时缺乏理性,在面对具体问题时缺乏变通。一心假市民之名行懒政之实,一味强调堵,而不想着疏。比如对流浪人员,只想着浇筑水泥锥驱赶他们,却没想着简化救助程序,建立更多,更便捷的睡觉场所,让救助更普及,更及时,更人性化。

  水泥锥刺痛了流浪人员的心,也刺破了城市的包容心。一个城市如果以排外为荣,以不包容闻名,那么这个城市将缺乏温度,会让很多外地人望而却步,不利于城市吸引人才和长远发展,久而久之,不是流浪汉无留宿之所,恐是这个城市无立锥之地。

(责任编辑:年巍)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