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价改革,今年资源类产品价格改革的“重头戏”。近期,长沙、广州、东莞等城市开始陆续上调水价。从“水源地”到“水龙头”,供应一方水到底需要花费多少钱?水价成本的“猫腻”有多少?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辗转获取了一份城市供水定价成本“监审清单”,挤出了隐藏于纷繁数字中的“水分”,发现一方水的成本中,企业竟多报0.35元。(新华网6月26日)
去年2月至今年2月,广州市价格成本调查队对广州市自来水公司2008年至2010年度情况实施了供水成本监审。在这份“监审清单”中,一方水被企业多报成本0.348元,比真实成本2.016元“虚高”了17.26%。
“猫腻”从何而来?“清单”显示,城市供水成本包括制水成本、输配成本、期间费用和新增成本四部分,而此次成本监审发现,除了制水成本这一项外,其他三项都掺有“水分”。
这件揭秘事件的功劳首先应归功于广州市政府,他们经过一年的监审调查,付出了超常的艰辛劳动,才扑捉到这份可贵的商业秘密,为国家和民众伸张了正义,保护了所有消费者的利益,他们这种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值得赞扬,他们这种敬业精神值得所有政府官员学习,他们这种敢于自曝家丑的精神更值得敬重与弘扬。
现在一些垄断行业不讲企业道德,不讲企业信誉,不讲领导责任,利用手中的权力,乱消费、乱花钱,把这些本该应由企业承担的消费资金全都算进企业成本,转嫁给广大消费者,增加了消费者的负担。由于他们的垄断性,再加上企业财会制度的混乱,各种法律不健全,监管制度不到位,管理者素质过低、思想不健康、法律意识淡薄,造成了这种人为的提高成本乱涨价行为。
由水务成本这一问题,可以引申到所有的公益性资源垄断行业,之前的石油涨价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这些部门公开高喊企业成本增加了,不涨价企业无法承受,甚至哭穷,有面临亏损的困境。可是事实怎么样?闹着涨价才一个多月,就紧接着连续两次降价,这么快就降价是不是又不存在成本增加的问题了?本来每天盈利几个亿,明摆着不应涨价,可是垄断企业闹而优则仕,硬闹出了涨价又降价的悲剧。自己砸自己的牌子,毁自己的信誉。
那么电价、天然气价、油价、煤价等行业的核算成本是不是都应该进行像广州市政府一样的跟踪详查,彻底搞清楚这些行业的实际成本,把他们各个环节的核算清单公布于众,让老百姓和国家有关部门心知肚明,确实有理由涨价再开公证会。不要这些企业一喊,成本增加了,不经过实际调查,不经过具体跟踪与观察,就贸然听从,结果把企业的腐败钱都糊里糊涂的算进企业成本,来坑害消费者。
出现这些乱摊成本进而乱涨价的不法行为,是我们的法律不健全、工作不细致、调查不到位、政府部门和有关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监管力度不够、处罚不严所致。我们的政府有关部门应该从此事中吸取教训,提高自己的责任心,尽快制定企业成本核算法,财会监管法,企业领导责任和监管法。各级政府和工作人员应该学习广州市政府的精神,敢于跟踪调查,敢于揭露家丑,给老百姓一本物价成本的明白账,涨价要涨到明处,不要把企业的所有花销都让老百姓来埋单。
目前的阶梯电价将要仓促执行,在一片不同意见的呼声中急于实施,老百姓很有意见和看法,因为电价成本仍是一本糊涂账,由于国营和民营电价的过大差异,老百姓一直对电价成本存在质疑,广州水价成本的虚假事件是不是应该引起发改委的重视与反思,电价成本应该跟踪调查,水落石出的成本清单公布于众,让老百姓心知肚明,再实施阶梯电价也不迟。对于即将涨价的各行各类产品一定要公开调查成本清单,然后再实施涨价才能说服民众,才较为公平合理。(宋九成)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