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海南三亚市中级人民法院花费4000余万元装修办公楼。在装修过程中,大楼主体出现倾斜,成为危房。检测结果显示,该办公楼楼体因装修严重超负荷。这样的“意外”情况,不仅将三亚中院和相关各方拖入了尴尬境地,还给社会公众留下了足够的想象空间。
根据检测机构分析,“大楼楼体严重超负荷”的原因是,办公楼在改造、装饰过程中,加装了过重的钢结构和使用了过多的大理石等装饰材料,使得大楼原有的地基无法承受新增的压力。基于此,我们进一步地追问,三亚中院为何无视招标公告的要求,多次对施工图纸做出设计变更,最后导致装修预算水涨船高、工程工期一再延长、办公楼楼体严重超负荷?与此相关的另一个问题是,改造、装饰计划一次次变动,是否经过了必要的法定程序、集体研究和科学论证?
事实上,三亚中院办公楼的遭遇,更像是某种社会现象的一个缩影。例子可以信手拈来:投资3500余万元的重庆万州“三峡明珠塔”,瞬间就灰飞烟灭;财力只有3000多万的内蒙古清水河县,2000年计划斥资60亿元建新城,结果留下一堆“烂尾楼”;应抗“百年一遇”洪水的浙江衢州长风大桥竟然弱不禁风,不得不重新修建……令人遗憾的是,凡此种种“浪费”事件总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鲜有人为此负责。
不论办公楼的改造、装修计划是朝令夕改,还是任性随意,4000余万元的真金白银都已经打了水漂。尽管三亚中院“赔了夫人又折兵”,但真正痛彻心扉的只能是纳税人和普通百姓。而要想让他们重塑地方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关键在于“刨根问底”,挖出幕后的责任人,并让其付出相应的代价。
花费4000余万元将办公楼“装修成危房”,更像是一出颇具讽刺意味的黑色幽默。惟有从根子上破解权责不对等的怪圈,权力者才不会无所畏惧地“拍脑袋”决策,地方财政才不会重复上演很傻很天真的“烧钱”故事。 (陈尧)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