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晚报:“三馆一站”要开放还要靠近

2012年06月27日 06:50   来源:西安晚报   毛建国

  喜欢读书的人,对于图书馆往往有着特殊的感情。来自文化部的消息称,今年年底之前,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将全部实现向公众免费开放,中央已将“三馆一站”免费开放经费列入制度性预算当中。(6月26日《中国青年报》)

  天堂就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阿根廷诗人赫尔博斯这句话,打动了无数人。现在许多城市都在打造“城市客厅”,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既体现着一个城市的内涵,也体现着一个城市的面子,城市客厅更应该是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的模样。“三馆一站”的免费开放,体现着逐步加大精神文明投入的执政导向,这是我们为之乐见的。

  在历史的记忆里,“三馆一站”曾经出现过人满的景象。那时的“三馆一站”,把人们的文化消费、精神需求很好地集合到了一起。“三馆一站”就如同一个强大的磁场,吸引着人们,影响着人们,娱乐着人们,也在提升着人们。但后来,一些地方的“三馆一站”因为管理不善、投入不力等原因,出现了门可罗雀的景象。现在随着投入的加大,特别是免费开放的即将实现,可以预计,“三馆一站”将迎来又一个春天。但这是否意味着“三馆一站”就一定能够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呢?

  曾经有人感慨“那无处安放的书桌”。现在一些城市虽然加大了对“三馆一站”的投入,但这些场馆不仅少而且偏,许多城市的“三馆一站”很漂亮,但养在远郊无人识,市民想要去一次实在不容易。日本著名管理大师大前研一的一段话曾引起了网络热议:“在中国旅行时我发现:书店寥寥无几,中国人均阅读量只有日本的几十分之一。”这或许有些偏激,但也道出了一些实情。也许我们需要一些标志性的文化工程,但更需要一些如同邻家女孩般的文化设施。这些文化设施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得空就能去、抬腿就能到。

  从这意义上说,“三馆一站”要开放还要靠近。文化工程应该是成梯形结构的,大量的文化设施应该就在我们的小区,在我们的社区,实在不行也不能远离我们的街道。如果城市集中财力,建起了一个文化标志工程,这个工程即使再豪华再漂亮再舒适,也终究因为物理距离让人们产生了心理距离。而如果在我们身边轻易就能找到“三馆一站”,它或者小一些,或者简陋一些,但因其近而产生亲,反而能发挥更大作用。

  “三馆一站”最能体现一个城市对文化的重视,“三馆一站”里是冷清还是热门,最能体现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三馆一站”免费开放,是为了吸引更多的人进去;多建一些“三馆一站”,让“三馆一站”与民众靠近一些再靠近一些,能够吸引更多人进去,能够让文化设施发挥更大作用。 (作者系媒体评论员)

(责任编辑:年巍)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