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利润下降的大背景下,刚性上涨的工资也可能要被迫减速了。有消息称,目前已经有12个省级单位请示或公布了企业工资指导线,大部分涨幅比上一年有所下调。(6月25日《经济参考报》)
此前各地公布了工资增长计划,有些地方甚至直接明确为“三年倍增”。面对工资指导线下滑的新倾向,工资增长又该如何保证呢?
分析人士指出,工资指导线增速下调反映出在今年经济形势不明朗,企业盈利能力受限的情况下,各地政府对于工资上涨水平的谨慎态度。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至2月份,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5.2%,时隔三年后再次出现同比负增长。
现在我们在大力推进经济转型,企业盈利下降或许会倒逼一些企业想办法转型升级。但对于更多企业来说,在巨大的生存压力下,恐怕首先想的是如何保证盈利把寒冬撑过去。因此,企业盈利下降不仅关系到发展的快,而且关系到发展的好,关系到直接的就业和全部民生。
但企业“保盈利”是否就一定要以挤压工资为代价?我们的发展应该解决内需乏力的问题,提振消费,必须以工资稳定增长为保证。以挤压工资为代价来“保盈利”,从长远看,必然会削弱经济的内生动力,当前的阵痛有可能变成长久的痛。对于企业来说,恐怕会在很长时间内陷入“保盈利”的痛苦之中。
工资挤不起,而实际也未必需要挤。舆论感慨的工资水平低,是相对于财政增长的,是相对于企业盈利的。以当前的企业盈利水平,工资依然有上涨空间。企业盈利和职工工资应该是一种平衡状态,这样的工资水平,才充分反映着企业的盈利水平。可实际情况是,当前很多企业仍然把员工当做廉价劳动力对待。
更重要的是,决定企业生产成本,劳动者工资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各种税赋也是一个方面。目前我们的税赋,是否真的做到了科学合理?这也是一个核心问题。仅把目光盯在挤压劳动者工资上,这既不是一种仁义的做法,也不是一种有智慧的做法。
盈利要保,工资也要涨,“保盈利挤工资”是最后的无奈选择。从目前情况来看,我们还没有到只有“挤工资”才能“保盈利”的地步。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