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待就是生产力”, 莫把雷标当笑谈

2012年06月23日 07:06   来源:羊城晚报   张玉胜

  “接待就是生产力”,6月20日,一则甘肃省天水市接待办的标语在网上热传,引发网友的围观和热议。许多网友调侃说,这是天才般的创新,道出了接待办的心声。(6月21日《南方日报》)

  尽管公款招待早已是备受诟病但又屡禁不止的官场痼疾,但过去人们对此的认知却往往停留在财政预算不透明、政府官员慷国家之慨,甚至有“吃喝癖”等简单层面。“接待就是生产力”的雷人标语,让人们茅塞顿开,原来酒场饭局竟有如此诱人的魔力和深奥玄机,甚至可以左右“生产力”的发展。难怪公款招待之风难刹,N个文件管不住一张吃喝的嘴。

  何为“生产力”,说白了就是“人们创造财富的能力”。但随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著名论断的深入人心,人们对“生产力”的通俗解读也愈来愈被广泛引申,比如“知识是生产力”、“环境是生产力”、“管理是生产力”等等。这些说法都有一定道理,但纯粹“花钱”的招待缘何会与八竿子打不着的“创造财富”扯上关系、画上等号?人们大惑不解。

  其实,“接待是硬道理”、“接待就是生产力”之类的奇谈怪论,并非天水市接待办的首创,两年前广西的某个县级市政府就曾提出过“接待就是生产力”的口号。天水市接待办的“贡献”只不过是把半遮面的口头表白变成了赤裸裸的标语宣示。联系到流行的官场“酒经”,人们不难明白,所谓“接待就是生产力”,实质是在强调“人脉”、“关系”,对于一个地方的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政绩考核、官员升迁等,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和关键作用。而设置“接待办”本身就是对这种作用的认可和放大。从此意义讲,把“接待”视同“生产力”不是笑谈,而是他们的“职责”和“体会”,是官场的“潜规则”和“大实话”。

  曾几何时,迎来送往、推杯换盏、接待应酬成了一些基层干部的难承之重。人们对“酒量就是能量,酒风就是作风”,验收即“宴收”,“酒杯一端、政策放宽”、“酒杯一举、可以可以”等调侃戏言早已司空见惯。尤其是对那些身居高位、一言九鼎的重要领导,或掌控着重要公共资源的关键人物的光临,如果能把对方接待满意,工作就能顺利开展,甚至可以获得额外的恩赐,比如拨巨款,上项目等。否则,招待不周不仅有可能导致“领导很生气,后果很严重”,甚至煮熟的鸭子也会飞。正是在“接待就是生产力”的语境下,一些地方不惜一掷千金、花样翻新地推出豪华型、升级版、全方位的接待创新,甚至不断上演“因公殉职”的应酬“杯具”。

  透过“接待就是生产力”的雷人标语,人们再次领略了权力的风光与强大,看到了资源配置的隐密和不公。遏制奢侈接待之风,不能止于三令五申的“严禁”和“不准”,必须致力于对权力寻租的机制约束和资源配置的规范透明。只有让“接待”与“生产力”脱钩,吃喝之风才会成无源之水,这也许就叫做“釜底抽薪”吧!

(责任编辑:武晓娟)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