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阶梯电价改革应顺着民意上“阶梯”

2012年06月11日 09:40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冯海宁

  自5月上旬以来,全国已有29个省份就推行居民阶梯电价制度先后召开听证会,近千名听证参加人直接参与听证。随着听证程序结束,我国居民阶梯电价制度将正式进入实施阶段。对于第一档电量标准偏低的问题,各地普遍表示将在听证方案基础上适当调高第一档电量标准。(6月10日《人民日报》)

  阶梯电价改革的目的不外乎两个:一是促进公平。即让“富人补贴穷人,城市反哺农村”。二是促进节能。即通过价格杠杆抑制过度用电以实现节能减排。尽管这样的改革很有必要,但需要注意改革的时机、改革的方式,否则不一定能获得广泛支持,达到改革的目的。

  虽然阶梯电价政策形成历时4年,研究准备比较充分,且向社会征求了意见,但当前是否很适宜进入实施阶段,似还可商榷。比如,目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而物价上涨压力存在,从民生的角度而言,意味着收入很难增长甚至会缩水,而生活支出很可能增加。

  尽管有关部门一再强调,实施阶梯电价后80%的家庭电价保持稳定,但据测算“每年可多收五六十亿电费”,这说明还是会增加部分公众的用电费用支出。也就是说,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应该为民众减负。而且,在夏季用电高峰来临时实施阶梯电价,民众显然感受更加敏感。  

  最近几年先后实施了家电下乡补贴、家电以旧换新补贴和家电节能补贴政策。如果一边是财政补贴政策不断刺激家电消费,一边又限制家电使用,这似乎矛盾。也就是说,阶梯电价改革需要更宏大的视野,需要考虑到家电相关政策以及刺激内需,不宜让政策效应互相抵消。

  在笔者看来,尽管阶梯电价改革是未来大方向,但改革须要得到大多数支持。从这条新闻的众多网友跟帖来看,有关方面需要注意改革的时机,比如,在经济环境适合的时间,在民意能接受的时间。在改革方式上,还需要考虑到其他与用电相关的公共政策。一言以蔽之,让阶梯电价改革顺着民意上阶梯,而不能是强行推上阶梯。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