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如果说只有一场考试没参加会让人感到遗憾,那就是高考。又是一年的高考日,全国915万名考生将要走进考场,为他们此前12年的学习生涯填写一份最重要的答卷。虽然今年全国平均录取率为75%,比去年增加近3个百分点,但是,高考的社会温度依然不减,要想考上理想的高校,横在面前的也依然是名副其实的独木桥。
早在一个多月前,各地政府部门就纷纷为高考忙碌了起来:暂停施工、临时封路、禁鸣喇叭、快速处理事故,年年如是的红头文件在不断下发;爱心送考队、为考生让路、强制关闭网吧、突击环境整治,年年如是的行动也在有序进行。高考是全社会的总动员,考生和家长、政府和单位、公众和媒体,方方面面的力量都把关注的中心放在了高考上。
在此之外,高考改革、高考公平那些更为宏大的叙事,自然也会再度引起热议。在一个人人感觉公平成为稀缺品的社会里,高考无疑承担了太多的公平期待。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戴家干说,高考制度是我国最公平的一项制度。必须承认,通过一次性的考试来选才,尽管存在各种问题,却是眼下最受公众欢迎的方式之一。“最公平”的说法因此也许不错,但这个“最公平”的成色却见仁见智。
就像体育比赛中的分组,在以户籍作为分组条件的高考制度里,好的分组与坏的分组,差距虽然有如天壤,考生却无力选择。不仅分组不一样,起跑线也不一样。在走进考场的时候,绝大多数的“裸考生”只能从零开始奋斗,而少数的加分考生在走进考场之前已经有20分甚至更多分在握。此外,一些人还拥有抢跑的权利,而且鲜见裁判给他们出黄牌,比如高考移民,比如加分腐败。
最不能容忍的犯规动作,当属高考作弊。为防止作弊,各种高科技的防作弊产品纷纷用来装备考场,以此标榜考纪严格;可是连续很多年了,高考后第一时间出来的新闻除了高考作文,就属高考作弊。今年高考后,还会有作弊新闻出现吗?我们希望没有。
当然,理想往往不能一步到位,我们也得容许高考改革在沉重的步伐里慢慢向前爬行。但是,公平永远应该是高考改革的核心价值理念。那些渴盼获得上升通道的人们,需要一个“最公平”的高考来改变个体的命运;公众则期待一个“最公平”的高考能为社会公平做出最后的防守,并在每一个参加高考的年轻人心中播撒下公平的种子。
上午九点,又一年的高考铃声准时响起。对局外人而言,高考是拿来议论的,对考生们而言,却必须亲身苦战。此刻,在我们做着高考改革美梦的同时,还是要非常现实地祝愿每一个考生好运———面朝高考,春暖花开。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