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以财政补贴契机促使高端家电进入大众消费

2012年06月04日 09:40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周雷
    近日,家电业再添政策利好。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安排财政补贴265亿元,启动推广符合节能标准的空调、平板电视、电冰箱、洗衣机和热水器,推广期限暂定一年。

    自2008年以来,家电业已接连享受家电下乡、空调节能惠民补贴、家电以旧换新等多项扶持政策。当前,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并未结束,全球经济形势严峻,我国经济下行压力犹存,仍需着力稳增长、扩内需。在家电以旧换新等政策陆续退出的情况下,以财政补贴形式推广节能家电,充分发挥投入少、见效快、效果好的政策优势,及时、快速释放企业和行业生产能力和技术储备,可形成规模效应,增强市场信心,支撑经济稳定增长。

    继推广高效节能空调初战告捷之后,国家近期加快实施以节能家电为重点的“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启动推广高效节能空调(定频、变频)、平板电视、电冰箱、洗衣机、热水器(燃气、太阳能、热泵)等家电产品7700多万台,产品推广范围进一步扩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估算,中央财政安排363亿元,推广节能家电、高效照明、节能汽车和高效电机四大类产品,预计拉动消费需求约4500亿元,年节能约1200万吨标准煤。

    不同于家电下乡政策以消化产能为主、阳光普照式的做法,此次推广节能家电以能效为标尺,以创新为导向,做到有扶有控、差别对待。为尽快提升我国家电整体能效水平,将强化标准的倒逼机制和引领作用,加快制修订一批用能产品能效标准,不断提高产品能效准入门槛;与此同时,实施能效“领跑者”制度,公告能效“领跑者”产品型号目录,对达到“领跑者”能效指标的超高效产品给予较高补贴,适时将“领跑者”能效指标纳入能效标准中。可见,超高效产品将成为补贴与推广的重点,低能效产品则会被淘汰出局。由于发展超高能效产品依靠的是强大的研发和资金实力,龙头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将赢得产品升级机遇,市场洗牌在所难免。这势必会促使家电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突破核心技术,调整优化产品结构,主推高效节能产品。

    以265亿元财政补贴推广节能家电为契机,家电高端消费变大众消费的步伐将大大加快。高效节能产品在推广初期普遍存在投资大、价格高、市场不规范、社会认知度低等市场障碍,单靠企业个体推进的难度较大。在家电消费升级趋势明显的情况下,通过实施财政补贴加以推广,可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有效调动消费者购买高效节能产品的积极性,迅速扩大高效节能产品市场份额,不断提高用能产品能源效率。高效节能产品市场规模的扩大,又会促使企业扩大生产改进技术,进一步提高高效节能产品的性价比,做到广大消费者能够买得起、用得上,尽享节电省钱的实惠。由此,生产和消费互为支撑、双向促进,形成良性循环。

(责任编辑:白羽)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