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一个名叫“郭美美”的白富美因在微博高调炫富,无意中揭开了中国红十会背后的暗疮。正当各路人马对其口诛笔伐之时,另一件与红十会相关的丑闻也在蚕食着它正被舆论风浪侵蚀着的公信力:主要为了助学、救助社会弱势群体、改变农村社会地区农村医疗卫生条件的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公益基金“仁爱基金”,通过其下属的“志愿者工作办”陆续向陕西捐赠了上万辆自行车。但这些自行车没有流向需要“雪中送炭”的群体,而是捐给了大型国企和地级市的老干局。尤有进者,这些自行车大多为质量有问题的残次品。经此事件,红十会所标榜的“人道、博爱、奉献”的公共形象几被稀释殆尽。
近日,针对“仁爱基金”捐赠劣质自行车事件,中国红十会通报了调查结果:中国红基会事业发展中心已终止对时进龙的聘任,并撤销志愿办。中国红基会及原所属事业发展中心承担监管失察的责任,主要责任人已经做出深刻检讨。并且,调查报告称:没有证据表明,志愿办及其委托人在采购自行车时谋取私利。(6月2日《北京晨报》)
前一段时间中国红十会副会长郭长江接受媒体采访称,中国红十字会正在努力走出信任危机,将通过改革变得更加透明、公开,重塑红会的公信力,“以改革为主线,着力提升中国红十字会的公信力。”
什么是公信力?公信力的核心是信任与责任,它代表民间对政府、传媒、司法以及民间组织的公共认同。这种公共认同的建立与重塑,并非是公共部门高姿态的廉价承诺,更非“打土豪,分土地”式的空喊口号。怎样建立与重塑公信力?我以为应该是“听其言,观其行”,看他/她的“坐言起行”。承诺与口号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行动作支撑,那承诺就是华丽廉价的画皮,口号就是空洞无物的教条。红十会口口声声“重塑公信力”,但一纸模糊的调查报告并没有让我看到它重塑公信力的诚意,反而,我却感到它糊弄民意的傲慢姿态与饾饤不文的公关智慧。
“没有证据表明志愿办及其委托人在采购自行车时谋取私利”?!自查自办的调查报告可信度究竟几何?对于一些关键性的质疑细节为什么没有给出明确合理的适疑?比如,为什么原价不到200块钱的自行车在捐赠时却标注为700元?难道仅仅是为满足时某人虚伪的慈善心理?到底有没有利益差价?现在看来,这份调查报告不过是一张自说自话、自欺欺人的废纸而已。一句“没有证据表明存在谋取私利的行为”来淡化原本更细化、更明确的解释,这样的调查报告实在太难以让人信服。
况且,任何有权威的、具有公信力的调查报告都应该由独立的负责任的第三方民意机构或媒体来进行,而红十会的调查报告只是单位范围内的自查,调查程序不公开,不透明,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公信力何来?
“没有证据表明,志愿办及其委托人在采购自行车时谋取私利。”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
相关评论:
专业化运作才有慈善公信力
慈善公信力经不起反复试错
对“伪慈善”,愤怒和鄙视远远不够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