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约饭有心“微博”无力“当面”?

2012年06月01日 07:33   来源:中国网   王艳春

  近日,陕西公安厅副厅长陈里发微博约农民工兄弟吃饭。27日晚,他和8名农民工一起在西安鼓楼广场吃羊肉夹馍至深夜。为了回应质疑,他还在微博上公布了自己的手机号码。他说自己是以“三农问题学者”身份请农民工吃饭。(5月31日 《新京报》)

  厅长和农民工一起吃饭的确可以成为佳话,“微博约饭”也不失为一种新的官民沟通形式。可是,它的现实掣肘也是显而易见的。主要的问题就是,农民工往往需要没日没夜地干活,遑论开微博,就是上网的机会和时间都很稀缺。即便陈厅长委实有心邀约,要在微博上找到“对口”农民工真的很难。

  他自己也承认,跟他吃羊肉夹馍的8个农民工中,只有3个是真正意义上的农民工。所以说,没必要用“作秀”的质疑口水一下子淹死这种官员吸纳民意的“方法”,毕竟“微时代”需要有“微时代”的多元聆听渠道。但是微博在农民工中的“小众”,也决定了“网上约饭”不可能成为常态的官民互动通道,充其量是一种补充。此种致命的缺陷,绝然不可忽视。

  这样浅显的道理,陈厅长以及许多喜欢在网上表露真性情的官员不可能不懂。奇怪的是,常闻官员在微博上叫板或鼓呼,却鲜见有人能把这虚拟世界的“执拗劲”带入到现实的践履中。就以陈厅长约农民工吃饭来说吧,他希望借此了解“三农问题”,可这样宏大的社会命题,光在饭桌上跟几个已不是真正农民工的人谈,似乎还是有些“隔靴搔痒”。要感知农民工最真实的生存状态,还是需要到建筑工地、菜市场、城中村多去走走,耳闻目睹身临其境,才能勾勒出一线农民工血肉丰满的立体形象。

  “微博约饭”借力了传播技术的新进,官员足不出户、轻点鼠标便可发出自己的“诚挚请柬”,可从另一方面说,这样的表态和行动仍是浮在“光缆交错的空气中”,既不需要付出太大的成本也缺乏掷地有声的兑现分量。

  官员躲在ID后面遥设饭局,农民工们却难以企及其门槛,愈发暴露了横亘在“官民”之间的技术鸿沟,关键是官员们越发依赖这样的“新型工具”,却对在广场上去脚踏实地“零距离”体察民情淡忘乃至冷落。纵然沟通的技术渠道再便捷,如果执权者有力但“无心”走入基层民众生活圈中,也只会让官民间的阶层交流越来越难,终至滞塞难返。

  厅长“微博约饭”在剔除了心血来潮的成分之后,还有多大的执行力和持续度值得怀疑。不仅在于厅长本身需要足够的毅力和坚持来“约”下去,还得保证每次都能“约”对人,但这一切因为只是“一条微博”往往就消散了大部分的严肃性。就像人们可以在微博上晒下心情,聊聊风月一样,厅长自然也可以发一条“邀农民工吃饭”的微博,再长不过140字,亦是表其心意。过度较真,或完全不较真,似乎都不好办。谁叫官员面对面请一个农民工吃饭那般“不可想象”呢?

(责任编辑:武晓娟)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