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接受公开问询 能否“可持续发展”

2012年05月27日 07:15   来源:羊城晚报   信力建

  “不是我不明白,是这世界变化快”,就在前两天,我还在报纸上猛批广州一局长耍滑头不敢面对记者,屏蔽公众的知情权,不料今天就看到一则好消息,说是广州荔湾区工商局局长在其述职大会上,请百余商户代表当裁判,结果被“老细”们猛拍了一次砖,让局长真切领教了什么是民意。

  唐伯虎的经验:美女往往是比较出来的。相对于那些糟糕的老爷,我认为这些敢于走出深闺,直接面对市民、面对媒体的官员,很大程度值得表扬。

  虽说此举并非什么创举,一些地方也早已试验过,但是公开述职采取平等人性化的沟通方式,有利于消除官民隔阂和等级差异,对于政府权力集中、信息不公开的现状无疑是巨大的冲击。我们不惧怕冲击波的震荡,就怕官员们只有“三分钟热度”,更怕这些官员为了政绩脸面流于作秀。

  因此,一方面,我们呼吁各级政府要力推这一公开对话的模式,希望各行各业的官员们都能放下心中恐惧粉墨登场,唯有长期累积,才能在官员心目中培养起将市民认不认可、接不接受作为工作的重要标准的观念。尤其是像城管、公安、卫生这些部门,与市民关系非常直接的部门,更加急需放下官老爷架子、虚心对待市民,为社会和谐做点积极贡献;另一方面,荔湾区工商局这次的做法还有值得斟酌的地方,比如说:媒体的报道褊狭,只有局长大人的采访,而没有详细报道公众的感受。又比如说:在老细们吐露诸多不满之后,最后大家对服务、执法等方面进行打分,结果满意率居然达到96%。到底是代表们宅心仁厚,还是有其他原因?不由让人埋下了一连串问号。形式创新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切实让老百姓受惠。

  这样的担心涉及公开问询能否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如果大家只是拍砖拷问,逞一时之快,却没有真正的影响官员前途的权力,那么这一切有可能变成浮云。

(责任编辑:武晓娟)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