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薪坐牢”归咎于“管理漏洞”?

2012年05月12日 07:21   来源:长江日报   马涤明
    山东省沂南县检察院近日针对当地发生的数起国家工作人员“带薪坐牢”现象开展专项调查,与纪委、法院等5部门联合出台协作机制,堵塞了国家工作人员因犯罪在羁押、执行期间工资照发的管理漏洞。(5月11日《检察日报》)

    几部门共同行动,纠正“带薪坐牢”问题,这是应该的,然而说“堵塞管理漏洞”,我就不明白,漏洞在哪里?又是什么漏洞?

    有人被捕、判刑坐牢,单位不可能不知道,然而就因为办案单位没有及时通知县纪委、监察局,县纪委、监察局就不能通知被处理人员所在单位,所在单位就没有及时停发被处理人员工资……我认为这并不是“漏洞”,而是在制度程序面前,人太过官僚、僵化,或者是在装糊涂。

    换做私营企业,会不会有这种情况呢?还没听说过,听说的都是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发“空饷”,私营企业所以不存在“空饷”问题,那是因为企业的钱是有主的,有人心疼,有人管,而政府部门的钱是国家的,所以就没人心疼,问题在这里呢,哪来的什么“漏洞”。

    “带薪坐牢”如果能说成是管理漏洞,体制内自谋福利,又是什么“漏洞”呢?官方称,坐牢者仍然领取工资,是因为程序的衔接上出现空当,也就是说,单位没接到手续,那么未予停发工资也可以理解?然而很多不合理也不合法的事情,比如违规福利分房、滥发津补贴、年中突击花钱等等,从来就不存在制度与程序障碍问题。这种问题上从没有人声称,没有通知、没有合规的程序衔接就不能运作。

    所谓程序衔接空当,其实是选择性“空当”,当然了,如果说趋利避害属于理性经济人的合理性格,机关单位在同僚利益问题上选择坚决恪守制度原则办事,也是合理;而比这更合理的,则是体制内在某些问题上的轻描淡写,比如将装糊涂的“带薪坐牢”说成“管理漏洞”。而这个问题给我们的启示仍然是,如果“内部性”因素太浓厚,监管很难不温和。那么,明摆着的失职问题面前,大家一起装糊涂,也就不奇怪。

    所谓“空饷漏洞”的定性,也一下子将单位的责任一笔勾销,而发“空饷”从不究责,纠正了还要表扬,也是“空饷”问题泛滥的主要原因之一。症结在于自说自话的能量太强了。

(责任编辑:王雅洁)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