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建堂为何四斥“数据造假”

2012年04月12日 07:21   来源:星辰在线——长沙晚报   吴龙贵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日前表示,在统计数据上弄虚作假是统计领域最大的腐败,惩治预防在统计上弄虚作假是统计系统廉政建设的首要任务。对此,有学者表示,各地数据造假的情况较多,特别是在经济状况不好的地区,“这种现象太普遍了,调研时就能看到”。(4月10日《新京报》)

    关于统计数据造假,有个经典案例:2011年7月下旬,全国各省区市相继公布上半年的GDP数据,记者统计数据后发现,31个省份公布的GDP总和约23.03万亿,比国家统计局的全国数据20.45万亿多出了2.58万亿左右,再次出现“1+1>2”的离奇效果。统计数据造假风气之盛,由此可见一斑。

    马建堂说“在统计数据上弄虚作假是统计领域最大的腐败”,并非夸张之语。作为研究和制订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甚至唯一的依据,统计数据一旦造假,就有可能导致国家政策发生严重的偏离,误国误民。更重要的是,数据造假也从根本上动摇了政府的公信力。“被中产”、“被平均”、“被脱贫”的语境下,有论者指出,社会道德滑坡、诚信缺失的原因在于政府没有做好表率,可谓一语中的。

    当下数据造假之风盛行,很大程度上是人为操纵的结果。不难发现,几乎每个造假数据的背后,都有一条清晰可见的权衡利弊的轨迹。换句话说,数据造假往往不被视为一种执政污点,而是利益最大化的选择。一旦造假被现行评价机制所鼓励,官员和地方政府可以从错误行为中获得利益和政绩,数据造假就有可能由潜规则上升为显规则,甚至成为上下之间心照不宣的诡异共识。

    身为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公开场合曾四次提到“数据造假”的问题,痛心疾首之余,也让公众看到了一个官员自曝其丑的勇气。但我并不认为数据造假仅仅是统计局的问题。正如中国社科院宏观经济研究员袁钢明所说,“地方统计局是小兵一个,没有自主权”,很多权力部门都在统计局之上,各级统计局归相应的政府管,要跟政府保持一致,所以数据造假情况难以避免。

    所以,杜绝数据造假,首先得从体制上保持统计局的独立性,减少和避免权力的干预。更重要的是,要从制度上加大数据造假的惩处力度。民间有言,“吹牛不上税”,说的就是信用成本太低的问题。为什么“这种现象太普遍了,调研时就能看到”,甚至有些数据造假已经到了滑天下之大稽的程度,仍然得不到重视和纠偏?根源就在于风险成本太低,甚至是无风险的,这无异于是对造假的一种纵容甚至鼓励。 

(责任编辑:白羽)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