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假期来临,各地美景吸引着外出旅行的民众。与美景一起迎接游客的还有蛰伏了一冬的票价。新一轮旅游旺季来临,近百5A景区门票跨入“百元时代”。统计发现,全国(不含港澳台)130家5A级景区(非淡季)中,近半数门票价格过百元。价格在100元至200元(含200元)的5A景区占比最多,达35.38%。(4月4日《南方日报》)
全国景区票价不约而同一起“喊涨”,首要原因是今年适逢票价“解禁年”。2007年,国家发改委曾下发通知,规定旅游景区门票价格调整频次不得低于3年。不少国内景区上一次门票调整时间为2006年,时逢第二个“3年解禁”,各地景区于是开始了新一轮的价格调整浪潮。
国家规定景区票价3年的调整期,本是要抑制票价过快增长。而现在“3年解禁”似乎成了景区涨价的借口,造成了一个景区票价“3年必涨”的怪圈。每到“解禁年”,各旅游景区都在摩拳擦掌,迫不及待地准备涨价。仿佛到时候了就该涨,与景区设施和服务是否提高无关。
其实,在景区收入完全依靠“门票经济”的时候,涨价是必然现象。3年时间,景区管理成本肯定是要增加的,景区为了维持运营,不得不涨价。所以,以目前景区盈利模式来看,国家出台再严厉的限价措施作用都不大。
景区门票跨入“百元时代”是一个信号,公众对不断看涨的票价已经产生抵触情绪。门票不可能永无休止地涨下去,低级的“门票经济”发展模式局限性已越来越明显。聪明的景区管理者应该及时放弃“门票经济”,转变盈利方式。到了游客面对高票价不再买账的时候再改,就已经晚了。
低级的“门票经济”应向高级的“大旅游经济”转变。杭州提出的“免费西湖”的理念就是很好的样板。西湖自2003年开始实行免费,景区每年因此直接减少门票收入2530万元,但公园免费带动了景区商业网点经营价值的提升,通过拍卖、出租或承包景区商业网点经营权等市场化手段,使景区管理部门增收逾亿元,带动了杭州旅游产业新增经济效益上百亿元。
俗话说,有舍才有得。旅游产业想要往更高一级发展,就必须舍弃“门票经济”这一老的盈利模式,游客也能无障碍地亲近景区,享受旅游的乐趣。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