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藻超标别成葫芦案

2012年03月31日 06:45   来源:京华时报    乔子鲲

  把螺旋藻超标真相查清,还消费者一个明白。如果就这么糊涂下去,双方各执一词,则既容易冤枉好人,也容易放过坏人。

  一场因螺旋藻超标而追踪揭露审批猫腻的舆论监督,最终却陷入螺旋藻本身有没有超标的争论之中,或令人始料未及,却见证了监督与监管的力量在生长。

  因数月前业内人士披露的螺旋藻超标信息,促使新华社记者历时数月进行调查。其报道所依据的螺旋藻超标的事实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调查时记者直接到市场上购买了8大品牌的螺旋藻产品,送到权威检测机构检测有6个样品的铅含量严重超标,其中就包括绿A、汤臣倍健、清华紫光(金奥力)这三大品牌。另一个是国家药监局2月29日的通知显示,包含上述三大品牌的十余种螺旋藻的重金属铅、砷、汞含量均不合格。

  如今,这三大品牌声称产品并未超标,所依据的事实也有两个。一个是它们各自按国家药监局通知要求,将产品送“权威质检部门检测”发现符合标准。另一个是,3月30日国家药监局公布专项监督检查结果称,上述三大品牌的铅含量均未超过国家限量标准。

  一个超标,一个不超标,双方所依据的都很“权威”。更有趣的是,同是国家药监局,前次说超标,这一回说不超标。那么,作为消费者,该信谁?是有人在把水搅浑吗?事实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事情进展到这一步,恰恰说明监督与监管在起作用,只不过还在进行中,螺旋藻超标事件还有待各方的“下文”,才能完成一次较为完美的监督与监管。

  从目前情况来看,记者的市场购买和国家药监局的第一次检测,只要样品仍在,就可以再次进行检测。若结果仍然显示这三大品牌超标,那么,这个事实就是成立的。三大品牌一方的送检合格,也仍然不能推翻这一事实。原因就在于,双方检测并非同一批次样品,都只能证明本批次产品,却不能互证。这就至少可以推论出,这三大品牌产品中,有些合格,有些不合格。

  如果有人把水搅浑,不妨分析下双方在哪些环节可能会有问题——媒体等一方的疑点在于,其送检的产品会不会为假冒,或检测有误。三大品牌一方的疑点则在于,若送检的都是精心挑选出来的合格品,或者其所在地的监管部门和检测机构被收买提供了假数据,而国家药监局第二次公布结果只是对各地上报数据的确认。

  为今之计,就是继续把监督与监管做下去,由国家药监局选定第三方机构,对双方的送检产品再次检测,由此倒查上述疑点,追踪有无腐败行为。把螺旋藻超标真相查清,还消费者一个明白。如果就这么糊涂下去,双方各执一词,则既容易冤枉好人,也容易放过坏人。

 

  相关评论:

 

  铅超标螺旋藻过关,职能部门有责

 

  “蓝帽”螺旋藻为何“铅超标”

 

  西安晚报:铅超标的螺旋藻还该问谁的责

(责任编辑:年巍)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