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袁隆平“大量耕地被荒废”应有回音

2012年03月17日 13:00   来源:东方网   冯创志

  两会尽管闭幕却意犹未尽。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两会期间接受媒体采访中谈到,从2010年起他走访的湖南的多个县乡和农村发现,大量耕地被荒废,甚至用来作为建筑用地和垃圾场(见中国新闻周刊2012年3月14日)。笔者翻阅各大网站和媒体,袁院士这段话如此重要的披露,鲜有引起媒体的关注。

  袁隆平这个建议不重要吗?人们知道,近年来,粮食安全已进入执政党和政府红头文件中,温总理几次政府工作报告都强调粮食安全。个中道理不言而明,唯有充足耕地才是粮食安全的保障。一旦大量耕地被荒废,其恶果就可能与18亿耕地红线被越过一样可怕。

  那么,袁隆平的建议不权威吗?也非也!人们知道,作为中国公认最权威最成功的水稻专家,袁隆平经常奔赴农村田野进行调研,掌握着大量的第一手材料,他发言不是发空炮。

  实际上,像袁隆平披露的“大量耕地被荒废”的问题,在近年一些媒体已陆续披露。比如,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理所研究员陈朝辉近年来的调研发现,广东土地抛荒现象较为普遍,全省各地皆有零星分布。一些地方采取“甲地占,乙地保护”的办法,把城区周围的农保耕地合法占用作为建设用地,由甲地划出的耕地作为乙地农保耕地。更有甚者用硬指标要求将25度以下的坡地开发为耕地,从而引起大规模破坏山林地。2012年2月13日出版的《南方日报》在第A十一版《在土地抛荒调查》的大标题下,整版刊出了广东某粤北偏远地区土地抛荒的情况,读来令人惊心。2011年6月的央视也披露陕西两因一些农民没水洼地,大量耕地抛荒。从袁隆平到湖南一些县乡的调查,到中国科学院研究院研究员在广东一些地方的调研,尽管仍不全面,但至少已告诉人们一个问题:土地抛荒不是个别的现象,而是在某些地方较为普遍的问题。因此,对这个问题,就不能轻视,而应切切实实摆上地方党政议事日程,运用科学的方式进行排查,查个一清二楚。

  不论在湖南还是在广东,在陕西一些土地之所以抛荒,既有因取消农业税,农民不用交税负担这个原因,也有着环境污染被迫抛荒的因素。在广东侨乡,恐怕还有靠吃外汇不想耕田的原因,甚至有大量青壮年纷纷外出,农村只剩下老人与小孩的难以耕种的原因。

  依笔者之见,粮食生产得益甚少,才是根本原因。袁隆平院士在两会上的关于粮价建议提案中称,根据湖南省物价局调查资料显示,2012年农民种植粮食水稻,除去国家的粮食补贴,纯受益每亩只有7元5角。如此之低,当然很难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因此,要治理土地抛荒问题,需要政策引导,也就是适时调整粮食价格,使农民种粮有甜头。对这个问题,此次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已提到,今年要继续提高水稻的最低收购价格,平均每100公斤要提高16元。当然,粮食的调价也会影响城乡居民的生活,这就需要综合平衡。但对于偌大的中国而言,调动农民的积极性需要有看得见的实惠,让耕田者放心,这才能解决问题。

  一些耕地被抛荒也折射一个问题。靠单价独户种粮很难致富。要提高粮食产量,推广科学种田,需要转型。而今,不少农村出现水稻专业合作社就是一个很好的模式。志同道合的农民们自愿组织起来耕种大面积的土地,通过科学耕作,当然能胜过一家一户式的耕作。可惜的是,由于近年来一些基层官员片面去抓房地产项目,所谓开发,导致农业产业的相对颓废,导致耕地抛荒的现象出现。袁隆平院士关于大量土地被抛荒的批评应引起各地官员的足够重视,更祈望各地有个理性的回应,真正下决心抓好农业这个行业。

(责任编辑:年巍)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