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开展服务职工活动推动工会工作创新发展

2012年03月13日 09:01   来源:工人日报   梁伟
    增强职工对工会组织的认同,关键是要找准工会坚持服务大局和服务职工群众有效结合的连接点,工会组织必须坚定不移推进服务型工会建设,坚持重心下移,真心服务职工

    当前,在中华全国总工会组织领导下,各级工会正在广泛开展“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活动,这个活动是工会组织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做好新形势下职工群众工作的重要载体,是贯穿工会全年工作的主线。深刻认识这一活动的意义,通过服务职工群众推动新时期工会工作的创新发展,是全国工会组织今年的重要政治任务。

    首先,要从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高度,深刻认识开展“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活动的政治意义和实践意义。在基层广泛开展服务职工活动,是中国工会自觉履行政治使命和政治责任,在党和国家大局中积极发挥作用的重要举措,是实现我国工会事业和工会组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上越走越宽广的重要途径。可以说,活动的开展是中国工会坚持政治性和群众性辩证统一的新探索,它搭建了中国工会坚持服务大局和服务职工群众有效结合的新平台。广泛深入开展服务职工在基层活动是中国工会坚持党的领导、密切党与职工群众的血肉联系,为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服务的政治自觉和政治担当,是中国工会政治性质的集中体现。中国工会是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工会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和国家赋予了工会组织极高的政治地位。各级工会干部不仅要坚定永远跟党走的理想信念,更重要的是还要凝聚职工、联系职工,团结广大职工群众一起跟党走,真正发挥党联系职工的桥梁纽带作用。各级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都要自觉增强政治意识,坚持对党负责和对职工负责的统一,积极投身到服务职工群众在基层的活动中去。

    其次,广泛深入开展服务职工活动,为密切工会与职工的联系,增强职工对工会的认同,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拓展了新思路、搭建了新舞台。密切联系职工群众是工会组织的最大优势,脱离职工群众是工会组织的最大危险。各级工会干部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牢牢把握密切联系职工群众这一工会工作的生命线。增强职工对工会组织的认同,关键是要找准工会坚持服务大局和服务职工群众有效结合的连接点,工会组织必须坚定不移推进服务型工会建设,坚持重心下移,真心服务职工,让广大职工享受到各级工会组织实实在在的服务,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工会组织是名副其实的“职工之家”。通过深入开展“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活动,把服务科学发展与服务职工群众结合起来,把解决职工群众生产生活问题与做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把在大局中发挥作用与转变工会干部作风结合起来,从为广大职工谋利益的角度去想问题、办事情,切实增强工会组织凝聚力,扩大在职工群众中的影响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的持续发展壮大奠定深厚的群众基础。

    为推动“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活动广泛深入开展,各级工会组织必须科学系统谋划,突出工作重点,出真招,见实效,真正实现职工得实惠,干部受锻炼,使工会工作在服务基层职工群众的实践中实现创新发展。为此,工会开展服务职工群众活动要认识把握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找准定位,准确把握工作切入点,把服务职工群众同维护职工劳动经济权益、民主政治权利、精神文化权益紧密结合起来,发挥群众组织的特点优势,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工作大局中体现工会新作为。就北京市工会工作而言,开展好服务职工活动,要突出做好如下三项重点工作。

    一是着力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切实维护职工权益。工资收入是职工赖以生活、发展的主要经济来源,是职工的核心经济权益,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是工会维权工作的核心,也是服务职工的重要内容。我们要加强分类指导、抓住关键环节,提高协商质量;要通过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推动中小企业建立健全工会组织,调动职工参加工会、组织工会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提高职工对工会的认知度和归属感,增强工会组织的凝聚力。

    二是继续深化服务型工会建设,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在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工会要发挥好枢纽型社会组织的作用,也就是说,工会要利用自身的组织网络优势,密切联系广大职工,畅通诉求表达渠道,深化对职工的服务。在深化服务型工会建设上,我们要着力完善工作机制、打造工作网络。今年,北京市职工服务中心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整合、改造、升级,不久将正式投入使用。新的北京市职工服务中心,是要通过整合信息中心、法律服务、职工互助保障、12351服务热线、职工技术协会等机构,进一步完善工作流程,畅通信息渠道,真正实现信息化、系统化、规范化,使全市服务职工的工作形成统一、高效、全覆盖并延伸到基层的网络,实现工会工作重心下移,使工会组织真正面向职工、联系职工、服务职工,切实为党政分忧,为职工解难。

    三是要大力加强职工文化建设,切实增强工会组织的文化影响力。我们认为,职工文化建设要立足工会作为群众组织的特点和优势,努力体现特色,扩大影响,做到“明确一个主题,突出一个主体,抓住一条主线”。明确一个主题,就是要牢牢把握“劳动创造幸福”这个主题,唱响“劳动光荣、工人伟大”的主旋律;突出一个主体,就是要进一步明确职工群众是职工文化建设的主体,坚持职工文化的发展依靠职工、服务职工,增强职工文化的时代感召力和社会影响力;抓住一条主线,就是职工文化建设要围绕不断满足职工精神文化需求这一主线,工会文化阵地和文化设施要积极争取资源,加强整合,提升功能,充分体现公益性,更好地服务职工。

    “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活动,是全国工会贯穿全年的一项重要任务。工会干部深入基层、扎根群众、加深与职工群众的感情是开展好活动各项工作的基础,职工群众满意是这一活动开展的第一工作标准,我们相信,“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活动必将为促进政治坚定、作风过硬的工会干部队伍形成,为促进工会重点工作的创新发展产生巨大推动作用,对中国工会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责任编辑:王雅洁)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