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才流动服从社会发展的指挥棒

2012年02月24日 10:52   来源:南方日报   

  本月22日,广东省委副书记朱明国在出席省工商联执委会时说:“我是这么认为的,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重要指标就是看很多优秀人才是往哪里走,如果我们很多优秀人才、很多精英都往工商业走,这个国家和地区就有发展前途,如果很多优秀人才纷纷跑去坐机关了,去当官了,可能这个社会和国家就没前途。”

  朱明国副书记的话极有分量,直指了这样一个现实:近年来,人才流动与社会发展需求不对称的矛盾不仅没有消减的趋势,反而越来越尖锐,因为太多优秀人才、太多精英人士都去坐机关了,去当官了,工商业却非常缺乏人才。公务员一年比一年热,“铁饭碗”和“金饭碗”在大型垄断国企里重新被人们追捧,与之相对的则是高级技术人才广泛稀缺,民营企业普遍招工难、人才流动性大,一些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的社会公益组织其人才更是捉襟见肘。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人才流动机制到底哪里出了问题?根本原因在于现实社会设定的人才指挥棒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指挥棒出现了严重不对称。从微观上看,每个人才都在遵循理性选择,他们要充分考虑自己即将从事的职业的收入、社会地位、发展前途等等综合因素,每个理性人的选择汇聚在一起就导致整个社会形成了这个“热”那个“热”。这些“热”虽然是人们理性选择自发形成的结果,但同时也是现实设定的人才指挥棒指挥的结果。那么我们现在设定的指挥棒是什么呢,很明显,人们争相奔去的是政府和垄断大型国企,而非民营企业、非政府组织、公益组织等,因为前者的整体含金量最高。

  矛盾就在这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指挥棒却并不是这样。社会发展需要的是什么?是社会财富的创造,是文化事业的发展,是社会组织的完善,人们需要更高级的物质生活,更精致到位的服务,更好的生活环境,更丰富的文化产品,这些难道是政府和垄断国企所能够给的吗?不要忘记,中国50%以上的GDP和80%以上的就业是民营企业创造的,正在崛起的民间组织、社会组织在公共生活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那么,那些民营企业、民间组织、社会组织的成员理应获得与他们的付出相称的收入、地位和发展前途,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有自己的职业荣誉感,才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到自己所处的行业。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指挥棒就应该达到这样的效果,有了这样的人才分配,我们的社会发展目标还怕达不到吗?想想看,我们哪一个发展目标不与这样的人才机制有关:我们要经济转型,难道仅靠政府规划调配吗?难道不需要有足够创新能力的民营企业家吗?我们要刺激内需,没有那么多优秀人才投身民营企业进行产品创新、服务品质提升,内需的动力从哪里来?我们要实现文化强省乃至文化强国,如果不给文化人才提供足够宽裕的生活环境和创作条件,怎么可能轻而易举就让文化繁荣起来?

  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指挥棒和现实的人才指挥棒不对称,这就是中国人才流动机制的核心问题。这是一个宏大的问题,就像我们所分析的,人才流往各行各业,社会各方面均与此息息相关,如果展开来分析,几乎每个行业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官僚体制在各行各业的渗透,比如企业的整体社会地位不高。所有问题的解决绝不是一朝一日可以完成,就像这些问题的存在都是中国社会长期发展的结果。但我们应有逐步改变的意识,不改变问题只会越来越严重,改变的话则会逐渐盘活全局。

(责任编辑:武晓娟)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