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15日在中国上市公司协会成立大会上表示,我国上市公司在结构方面,仍有三个方面的机制不够健全。其中一个方面就是科技创新与资本市场的对接还很不理想,大量真正初创的、新兴业态的、新商业模式的企业,还没有得到资本市场的服务,市场对科技创新的包容能力还有待提升。必须研究如何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特别是处于早期创业阶段的高新技术企业、小型微型企业提供股本和债券融资。
笔者认为,让科技创新企业与资本市场对接,需要让这些企业走进资本市场,在这一过程中,创业板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中小企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纵观国内外,有为数不少的中小企业经历了初期的发展后成长为具有影响力的知名企业。从他们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创新”对其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
但是,现在一些中小企业遭遇了融资难的发展瓶颈,因此,就亟需对这些企业进行扶持,其中能做的一点,就是中小企业要走向股权融资。因为中小企业要发展,资金来源不能光靠银行,银行原则上说是提供流动资金而不提供发展资金,像固定资产投资之类的资金,主要的来源就应该是股权融资。
因此,这就需要鼓励中小企业在资本市场上融资。在创业板上市的是“两高六新”企业,不管是高科技催生,还是新商业模式催生,或是自主创新催生,其根本就是企业高成长的潜力及实现。有统计显示,20世纪约有60%的重大创新都起源于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创业企业。可以说,创新能力强是创业板企业的突出特征。
同时,从这类企业的普通性特征来看,由于它们的“五新”特征,往往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至为关键的“一跃”,只要越过一道坎,就有可能在短时期内爆发性增长,占领大部分市场份额;如果不能迈过这道坎,就有可能迅速从快速成长期进入快速衰落期,甚至面临灭顶之灾。
因此,创业板在这方面给予支持,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助它们“一跃”。
统计数据显示,创业板市场开启两年多来对创新型企业发展的支持效果逐步显现,截至2011年底创业板已上市企业共融资近两千亿元。同时,创业板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促进作用也逐步发挥。根据统计,创业板推出后已上市企业中,新能源、新材料、环保节能、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业、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占比88.19%。2009年、2010年创业板上市公司研发总投入分别26.01亿元和35.91亿元,占全部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30%和4.56%。
让科技创新企业与资本市场实现良好对接,创业板是个很好的平台。我们看到,创业板市场的推出,进一步完善了这类企业的融资链条,提供了企业发展所急需的资金,使得许多上市前因资金瓶颈难以启动的项目得以实施。同时,企业上市后品牌影响力大幅提升,运作更加规范,吸引了更多优秀人才,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
科技创新企业进入资本市场,为资本市场注入更多新鲜的血液,促进资本市场的不断壮大、发展;资本市场的发展壮大,也能吸引更多的优秀企业融入其中。因此,就应该创造更多的条件,让科技创新企业与资本市场更好地对接。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