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10年占两位数”是激励

2012年02月15日 10:03   来源:东方网   东申

  “上海获奖56项,连续10年占两位数”,这是在报道党中央国务院隆重举行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胡锦涛为谢家麟、吴良镛颁国家最高科技奖之消息后,上海媒体传递的一则令“阿拉”欣喜的消息。

  “上海获奖56项,连续10年占两位数”,再一次以事实表明,在上海这座城市里,科技创新成果始终不断地涌现。这是上海能够以国际现代化大都市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的重要标志。面对“连续10年占两位数”,上海的同志理应倍感自豪和倍感振奋,但除此,还应当怎样?那就是再接再厉,把“连续10年占两位数”作为激励。

  “连续10年占两位数”是激励,就是要保持不骄不躁,保持对自身现状和发展清醒、客观的认识。平心而论,对于诸如要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之类的话语,大家已经耳熟能详了。“连续10年占两位数”,本身就证明了上海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兄弟省市的大力支持下,从市领导层到各条战线的同志们,长期对科技创新、科技工作的不懈努力之结果。但是,上海的科技创新成果虽然不少,或者说数量也相对较多,但与上海要实现“四个率先”,建设“四个中心”的要求相比,自然还有差距,还有创造更多、更强、更高科技成果的空间(潜力)。即使从当前形势分析来看,上海发展面临各方面的挑战是严峻的。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是上海新的开拓进取之路。市领导多次强调,要痛下决心推进转型发展,改变我们已经习惯但已不符合新的发展要求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大胆进行观念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突破影响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和约束,在改革创新中找到发展出路。而“科技创新”——科学技术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最活跃、最具革命性的因素,就是推动上海社会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力量。因此,我们当以“连续10年占两位数”为激励,增强我们的忧患意识,把各种问题和困难想得更透一点,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更加大胆探索、不怕失败,坚定不移、勇敢地往前走。

  “连续10年占两位数”是激励,就是要激发科技工作者莫忘“艰苦奋斗”。从10年前的200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1919年5月出生于上海、1940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系的吴文俊院士、世界著名的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院士;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者王选和黄昆院士;200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者金怡濂以及刘东生、王永志等,到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谢家麟、吴良镛院士,这一位位伟大的科学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品格,就是艰苦奋斗!今天,我们要在科技创新上迈新步,是一定不能缺失这样的品格。

  “连续10年占两位数”是激励,就要不断地净化我们的“科学园地”。曾被授予中国中医科学院杰出贡献奖的屠呦呦研究员,面对荣誉和争议表示:“科学研究不为争名争利”。她寄语年轻的科技工作者:一个科研的成功不会很轻易,要做艰苦的努力,要坚持不懈、反复实践,关键是要有信心、有决心来把这个任务完成。总结这40年来的工作,我觉得科学要实事求是,不是为了争名争利。“尽管多年年上海的科技发展取得一定成果,但是我们还不够强。”这是老一辈科学家对上海科技工作的激励。按照国家要求到2050年把中国建设成科技强国,不仅需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还需要有良好的氛围。“要演奏出美妙的乐曲,交响乐团的每一个人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所以要构建良好的科研氛围,必须尊重每一个人,承认每一个人都是有用的,把科研氛围当作‘交响乐团’来建设,这样才能奏出和谐乐章。”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叔华对中国年轻人有着深深的期待。

  在去年召开的上海市科协第九次代表大会上,俞正声同志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大力弘扬和传承老一辈科学家的优秀品格,进一步做好科学精神的弘扬者、自主创新的引领者、转型发展的开拓者和科技文化的传播者,心无旁骛、埋头苦干,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为建设充满活力的创新型城市,为上海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连续10年占两位数”将激励上海科技工作者——“不妄自菲薄,不妄自尊大”。

(责任编辑:王雅洁)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