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将在明年1月正式启动该项工作,集中向社会推出一批可设立旅游开放日的社会单位,先期试点。在开放日这一天,通过组织或者预约等方式,市民可进入政府部门或者企事业单位参观,甚至与工作人员互动,了解政府机构如何服务、企业如何生产等。(12月10日《新京报》)
从传统观念来看,北京市的这个看似小小的决定,其实是需要勇气的。因为它意味着长期以来被披上神秘外衣的权力机构正向民众公开,所以,这里面不仅是一种执政理念的改变,同时还能重建官民之间的信任。
北京市的做法,固然是一种进步。但,笔者认为,政府机关更需向民众开放的是权力。
在美国,政府机关普遍没有围墙,没有门卫,所有人不需登记,可以自由出入。即使是作为总统府的白宫,虽然有警卫,但也没有高墙大院。而且在“9.11”之前,白宫同样可以预约参观。
其实,美国政府在公共行政改革方面,做得最多的是还权于民。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针对监管机构出现效率低下和监管过多等情况,美国兴起了“压缩规模,下放职权”的运动,运用“企业家精神”改造政府,提出“将市场机制引入政府”、“讲求效果”、“政府掌舵而不划桨”等一系列改革思路,把环保、卫生、供水等许多职能转移给社会,提高了监管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
至于美国政府的做法是否符合中国国情,另当别论,但他们大刀阔斧改革公共行政的精神,却值得我们学习。
一个和谐的社会,必然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在开放已成为全社会共同追求的今天,期待政府机关改革的步子迈得更大点。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