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我都会来参加这个摄影展,每次在这里见到小朋友们我都感到惭愧。老祖宗留下的蓝天碧水,我们没有为你们保护好。”11月8日,在出席 2011年“杜邦杯”环保摄影展时,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潘岳这样表态。在潘岳约5分钟的讲话里,对孩子们总共说了3次“愧疚”。他介绍说,从全国来看,虽然局部环境有所改善,但总体恶化的趋势依然没有得到遏制。(11月10日《北京晨报》)
环境没有保护好,潘岳作为我国最高级别环境保护部门的领导,没有寻找借口、没有推脱责任,而是感到“愧疚”,体现出了领导干部应有的责任担当,难能可贵、令人钦佩。正如潘岳副部长所言,目前我国污染排放总量已经远远超出有限的环境容量,而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能源资源的消耗还将继续增加,环境保护的形势将更加严峻。当此语境,面对潘岳副部长的“愧疚”,那些唯利是图的污染企业、不严格履行监管职责的地方环保部门、惟GDP马首是瞻的地方政府,更应当感到无地自容。
当前我国环境保护形势严峻,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归根结底还在于地方环保部门对一些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不敢动真碰硬,环保执法始终存在过软的问题。环保执法究竟软到何种地步?2010年12月11日《中国青年报》的一则报道很能说明问题:环境保护部办公厅2009年10月21日发出的、叫停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壶瓶山自然保护区违规建设水电站的督办函,在一年之后才真正生效,而被叫停时“该破坏的也都破坏了”。环保部的督办函尚且是“如此待遇”,地方环保部门的执法处境自然可想而知。
环保执法之所以成了“豆腐执法”,原因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个别地方环保部门的某些领导干部在污染企业“糖衣炮弹”的进攻下败下阵来,自甘从环境的保护者堕落为污染的“保护伞”;二是很多污染大户同时也是当地财政的纳税大户,难免被一些目光短浅的地方政府列入“重点保护”的范畴,环保部门在执法的过程中难免投鼠忌器、顾虑重重,从而使环保执法陷入“污染——处罚——再污染——再处罚”的怪圈。
环境污染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威胁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已经付不起以发展经济之名污染环境的代价了。笔者希望,在潘岳副部长“心怀愧疚”的语境下,对某些地方政府部门充当污染企业保护伞的人员,环保部能严格问责;对屡教不改的污染企业能采取果断措施,切实让《环境保护法》成为拍向污染企业的有分量的“砖头”!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