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是世界避孕日,今年的主题是“爱,不要伤害”。研究表明,在我国,人工流产的原因中,半数以上是因为没有避孕。而流产者中,不乏女大学生。众所周知,安全套是性行为中避免伤害的最佳选择。匪夷所思的是,南京市栖霞区计生局曾向几所高校建议在校园内安装安全套售卖机,然而得到的却是清一色的反对票,有的学校反对态度还十分坚决。(9月27日《现代快报》)
无关情色、暧昧与低俗,“安全套”的本源内涵实为“健康”。而今,高校于之或接纳或排斥,本当超脱桃色联想考量。日益开化的风气下,清一色的否决票不免稍显异类。众所周知的是,“象牙塔”亦非孤堡,又怎可超越时代语境来行为处事?当“安全套”祛魅已久,而正常化为世俗生活的一部分,部分高校的固执与守旧堪称别样风景。
拒绝安全套售卖机,高校的决策更似某种姿态。现实中,在两种思潮的对碰下,禁欲主义与人性意识各有市场,作为思想前沿的大学校园,更是备受关注、引领凤习之地。基于厚重的地位,一切以“校方”名义做出的决定,都有理由本着谨慎、持稳的原则立场。以此量之,南京某些高校的保守,其实也丝毫不难理解——社会身份决定思考取向,过于“先锋”或“开放”徒增非议而已。试想,倘若所有大学,皆拥迎“售卖机”入场,恐怕又会遭遇反方向的“板砖”。
恰如“大学姿态”不应太过突前,“抱残守缺”同样有所失当。今天的问题是,对于惯常的避孕手段,一些高校是否陷入了另一种陷阱。因为畏惧人言,而在早已正名的事物前,显得唯唯诺诺、忐忑难安?毋庸置疑的是,当今社会主流认知,不会反对避孕及相应工具。既然如此,安全套售卖机就有存在必要,不会因摆放地点是否在大学而有所差别!南京高校清一色的“否定票”,无疑于将一类正常化的物件,再推回暧昧、灰色的身份模糊阶段。
就影响而言,高校是否售卖安全套,其实无足轻重。商品丰盈的时代,市场可以提供一切,不在此处就在别处。所谓“购买需求”,不会因售卖机有无而改变。事实上,人们所以关注校方表态,无非是想从中窥得大学性伦理的走向:“拒绝售卖机,则意味着传统、保守的性伦理;接受售卖机,则意味着前卫、开放的性伦理”。一种简化的置换思维,让“售卖机”的或拒或迎,充满了象征色彩、符号意义!而原本,大可不必如此,也不应如此。
一个社会的两性伦理,不会被安全套售卖机左右,甚至不会被一切的工具性元素左右。即便心智尚未成熟的大学生,也概莫能外。明乎此,那些忧心忡忡的学校管理者,那些杞人忧天的围观者,理当走出虚设的多虑困境。售卖机不过是零售终端的一环,接纳之无关性暗示、性鼓励,而排斥之却是对女性显而易见的伤害。恶果一时一地尚不明显,但“过保守”被复制、被泛滥则贻害自然难控。
相关评论:
校园安全套售卖机前的道德祛魅
高校“拒套”源于观念“带套”
安全有“套” 何以入校无门?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