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交困”的慈善业能否通过透明赢得尊重

2011年09月02日 12:04   来源:红网   时言平
    全球基金组织将大幅削减对华援助的抗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资金,削减幅度达50%或80%。基金认为中国项目财务存在问题,近期将审计。全球基金是中国卫生领域最大的国际合作项目,帮助防治艾滋病结核病疟疾三大疾病。消息人士称,卫生部门在基金资金使用上腐败丛生。(9月1日《京华时报》)
    
    扶危救困、传递爱心,这是人类共同的情怀。爱心无国界,因而慈善亦无边境。按照常理,在世界众多文化的交融中,慈善文化理应是最能水到渠成的,这源自于爱的共鸣。但就是这么容易融合的文化,却在中国发生了排异反应。全球基金组织大幅削减对华传染病援助基金,实际上便是一次慈善理念和慈善文化的正面碰撞。因郭美美事件引燃的慈善危机,民众用脚投票导致捐赠的民众大幅减少,加上这次全球基金组织削减援助,中国慈善可谓“内外交困”。
    
    全球基金组织削减对华慈善援助,理由是认为中国项目财务存在问题和基金资金使用腐败丛生。审视当下国内的民众慈善心理,实际上和全球基金组织是完全契合的———中国慈善事业所面临的空前危机,正是财务不透明和腐败所造成的。各种天价消费、各种“美美”……灰暗环境下隐藏的腐败魅影,红十字等慈善机构的光怪陆离,正日渐消耗和透支社会的慈善信任。自己的国民都不相信自己的慈善机构,又凭什么让国际爱心相信中国的慈善机构值得信任和托付?
    
    实际上,国人和国际善众的慈善理念是相通的,那就是公正透明。我们都希望自己托付的慈善机构,能够将爱心不折不扣地、及时地传递到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身上。爱心传递的路径理应是简单快捷的,但是国内慈善的传递路径却比人想象的要曲折复杂。中国为何把简单的慈善复杂化,说到底还是利益纠葛的结果。中国的慈善环境之所以会陷入如此尴尬的境地,遭遇空前的信任危机,正是萦绕的利益阴霾和潜藏的利益暗礁所造成的。或许可以这样比喻,国内某些慈善机构更像是绕路而行,并在半路上窃取包裹里货物的邮差。
    
    慈善无信则不立,无信则寸步难行。慈善文化归根究底就是信任,这也是放任四海而皆准的法则。而信任的建立最简单的方式便是公开透明,这样才能最大程度避免利益投机者的钻营。国内的信任危机加之国际的信任危机,中国慈善该是到了反思如何以公开透明重建信任的时候。慈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慈善文化可以因国情而多元,但是慈善的宗旨容不得篡改和动摇,公开透明是全球慈善事业向前发展的最重要支撑。
    
    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迷信国际标准,喊着跟国际接轨。既然这样,我们不妨在发展慈善事业的过程中,也信奉国际标准,也和国际接轨,公开透明做慈善。只有这样,中国慈善事业所面临的“内外交困”才能够得到解决,倒塌的慈善信任大厦才能够重新建立。更何况,公开透明不仅仅是国际所遵循的标准,更是国内民众所期望的标准。
    
    只是,这样的“内外交困”,能否触动中国慈善的神经,能否倒逼慈善的公开透明的?这个问题,理应由政府管理者和慈善机构,以制度和行动来回答,国内芸芸善众期待着,国际爱心也期待着,那些等待着救助的困难群体更是期待着。

(责任编辑:王国信)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