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风貌更能体现中国形象

2011年02月11日 07:47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乔新生

  在如何塑造中国国家形象方面,学术界曾经产生过小小的分歧。部分学者认为,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应当把汉字作为宣传中国形象的载体;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的发明曾经独领风骚,应当向国际社会介绍中国古代发明创造,从而唤起人们的自豪感和崇敬感;还有一些学者认为,中国先秦诸子百家的哲学思想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应该把孔子和古代先贤作为中国的形象代表。最近《中国国家形象——人物篇》在美国的播出,标志着中国正在以崭新的“当代中国人”的风貌向世界展示国家形象。

  作为泱泱大国,中国需要向国际社会展示的内容众多。之所以选择中国人物作为开篇,是因为公民是一个国家的主体,公民的形象最能代表国家形象。把当代中国公民介绍给世界,既反映了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同时也体现了中国继续对外开放的坚强决心。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改革开放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价值。不能把改革的手段当作改革的目的,更不能为了追求经济发展速度而牺牲公民的幸福。正因为此,执政者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强调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向国际社会展示当代中国公民的精神风貌,不仅可以诠释中国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而且可以反映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

  近年来,“中国威胁论”一度甚嚣尘上。一些新闻媒体不断地丑化中国,试图把中国边缘化。将中国在社会科学、文化艺术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的公民形象介绍给各国公民,不仅可以平衡西方新闻舆论,而且更主要的是可以让人们看到一个真实的、充满朝气的中国。

  从新闻传播的规律来看,通过展现当代中国人的精神风貌,既可以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又可以给人以无限想象的空间。关注当下社会,既是一种现实主义的表现,同时也是一种先进的创作理念。

  对于外界的评价,有两种倾向值得注意:一种是极端保守主义,害怕听到批评性的声音,千方百计地删除或者屏蔽不利于中国的言论;另一种则是崇洋媚外思想,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西方化,中国的新闻报道必须符合西方的标准,中国必须全面接受西方国家的价值观念。这两大倾向都无助于我们保持宽容开放的心态,向国际社会展示自己的形象,也无助于坚持自主性,避免成为西方意识形态的附庸。

  每个公民的形象都能体现国家的形象。“国家形象宣传片”引起的积极效应提醒我们,人的变化对表现一个国家的真实面貌是多么重要。中国发展还有许多改进空间,最重要的出发点,同样在于人。

  (摘自《环球时报》)

(责任编辑:李志强)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