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观察家 > 正文
中经搜索

先向困难群众拜年

2011年02月03日 10:40   来源:东方网   东申
    喜迎新春,欢乐祥和。令人倍感温馨的是,兔年来临时之际,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带着春天般的问候,深入基层,深入困难群众家中,先向困难群众拜年,给困难群众送去物质的帮助和精神的安慰,向广大困难群众送去了党和政府的新春祝福。

    每逢佳节倍思亲。当前我国改革和建设的形势很好,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值此新春时节,亿万人民喜气洋洋。但是,也有一些群众生产生活还比较困难,有些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对于生活困难的群众,给予特别的节日关心,让他们也能平平安安、高高兴兴过新年,这不仅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先向困难群众拜年,表明我们的党和政府在节日里首先想到的是群众的疾苦,牵挂着困难职工的生活,以及所有需要帮助的群众。人人都渴望富起来,但终究会有一部分人由于种种原因还有着暂时的生活困难,需要他人的扶助。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中国共产党人关心群众,首先关心的是困难群众的疾苦;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首先是为困难群众谋好利益,因为他们最需要帮助。

    能否做到先向困难群众拜年,与各级干部作风密切相关。现在,有的干部两只眼睛只盯住上边,不愿意下基层看望群众;甚至有的人先到有“特殊关系”的地方,利用拜年之机搞不正之风,视群众的疾苦而不见。凡此种种,都是与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相违背的。因此,要有先向困难百姓拜年之行,关键要有把群众的安危冷暖真正放在心上之情。只有动真情,察民情、顺民情,了解困难群众的所思所想所难所惑所急所盼,群众才会从心底里把我们的干部当作贴心人。

    先向困难群众拜年,不但是一种工作方法,也是一种政治责任。“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板桥的这首小诗因情真意切而传之久远,至今对人仍有启迪。现在时代变化了,社会前进了,我们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各级领导干部更应该始终视民困为己困,视民疾为己疾,时刻把人民的温饱冷暖挂在心上。这是人民公仆应有的精神境界和高尚情怀。各级领导干部先向困难群众拜年,虽说是平凡之举,却显得情深意长,意义深远。把困难群众当作自己的亲人,关心爱护、援手相助,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互助友爱的传统美德。如今,“送温暖”已经成为每年春节期间一个温馨的名词,尊重人、关心人、帮助人、爱护人已渐成风气,公民的道德水准有了大幅度的提高。领导干部带头关心困难者,就会带动千千万万的群众踊跃参与到送温暖的活动中来,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升华自己的精神,获得助人的愉悦,净化并提升社会风气。

    一年之计在于春。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先向困难群众拜年,为今年的工作开了一个好头,可以督促各级干部进一步转变作风,并由此入手,进一步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良好政风。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用科学考核推动科学发展     2011年01月26日
  • ·“30元”岂能买断村民健康权    2011年01月25日
  • ·发展理念的重大转变和创新    2011年01月24日
  • ·天津市东丽区加大区域整合力度    2011年01月14日
  •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