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财政部等部门数据显示,全国公务用车总量200多万辆,每年消费支出1500亿元~2000亿元。消息称新的公务车修订方案中规定:正部级官员用车排气量不高于2.5升、35万元,副部级官员不高于2.5升排气量、30万元,而一般公务用车则被限定在1.8升排气量及16万元以内。(《中国经济周刊》12月28日)
公车改革,若干年以降,已经差不多成了丑闻和笑柄的代名词。它就像一块冥顽不灵的巨石一样,横亘在公众的视野里,关注或者不关注,都意味着极其痛苦的困扰。
官方关于公车改革的版本层出不穷,每每展现破旧立新的雄心,可一时的激情总难免在现实面前碰得头破血流,既得利益者肢解和粉碎改革意志的能量大得令人绝望。这是一着裹挟着十成功力的“化骨绵掌”,将公车改革的所有努力悉数化于无形。
民众的心也跟着官方的改革意志起舞过。我们曾经很傻很天真地以为,这是真的改革。然而,一而再再而三的挫折和受伤,既让我们见识了改革的难度,更让我们领教了改革者的诚意。原来,很多时候,掩藏在大义凛然背后的是一幕“逗你玩”的黑色幽默剧。公车改革,渐而不进,改而不革,一切都在人家的掌控之中,一切都是你的一厢情愿。
新的公务车修订方案跟公众见面了,可是我们却已兴味索然。不会有意外,这又是一场数字游戏,政策就是政策,现实就是现实,二者总是两条平行线,齐头并进却永远不会有交集。这是升斗小民的偏见吗?不,这是严酷而惨烈的现实。如果我们不能在现实的磨砺中变得聪明一点,就始终是人家指挥棒下丧失智商和情商的木偶。
公车改革有多难?这是天问。货币化改革失败了,非货币化改革又纷纭而起,各地的改革者似乎都宣称取得了实绩,但至于真相到底如何,无人知道,也无人敢细说。在公车数量都能成为国家机密的时代,谁刨根问底,谁就是不识时务,谁就是自取其辱。
公车改革陷入无边的泥淖,改革者也好,被改革者也好,翘首期待的民众也好,都知道改革的目标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但三者都不愿想也不敢想这样的美好目标。改革者缺少的是诚意和勇气,被改革者缺少的是摒弃既得利益的气度和胸襟,而民众缺少的是权利,是置喙和左右改革进程和方向的能力。他们手无寸权,只能看着权力独舞。
保守估计,每年1500亿~2000亿的公车消费,这可都是民脂民膏,是老百姓的血汗钱。可是,这些供养着领导座驾的人们,却对于公车改革毫无话语权。他们的羸弱和伤楚,构成了公车改革迷局中最令人黯然的一幕。无力感丛生怎么办?嘶吼吗?抗议吗?没用!那么,也只能在无力中把玩无力,戏谑,或者强颜的幽默,都不过是救济自尊的方式。
圣西门曾这样批评法兰西科学院的某些“院士之辈”:“他们宁愿继续对其所谓的异端邪说大发雷霆,变得更加偏执,也不肯为了人类的文明和幸福后退一步。”显然,我们的一些领导们似乎也不肯为了公共利益和生民福祉而后退哪怕一步,他们对于公车改革的负隅顽抗,已经撕碎了他们“为官一任”的所有道德基础。难改的公车,背后是迷途的官德。没人知道,它何时才能找到回家的路。
(责任编辑:张秀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