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过度医疗 一边保健不足

2010年12月20日 13:13   来源:千龙网   吴帅

  到2020年中国内地将有85%的死亡归因于慢性病,其中约70%的高血压、糖尿病、超重肥胖、血脂异常将发生在劳动力人口。这是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陇德教授对中国今后劳动力健康状况的总体预测。他指出,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总体水平仅为6.48%, 近七成没有科学的健康观,超过八成缺乏传染病预防、安全与急救知识,约九成不具备基本医疗素养,逾95%不了解慢性病预防。

  有足够的事实报告显示,如果人们对慢性病长期存在误解,就有可能会助长对它们的忽视。从这个角度而言,至关重要的一步就是,权威机构将那些最新和最准确的疾病知识和信息传授给公众。而在这方面,我们做得还远不够。以高血压为例,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杨功焕教授去年就指出,目前,我国近两亿高血压患者中,三分之二的人不知道自己患高血压,不知道已身处心脑血管病的高危境地,不知道主动控制超重肥胖、高盐饮食、过量饮酒等高血压危险因素,更不知道接受规范治疗。之前的一项专业调查同样显示,年龄在35至74岁的成人糖尿病患者中,90%以上的不知道自己患病。

  一边是保健不足,但一边却是过度医疗很盛行。在当前的医疗卫生系统,办医院就是为了赚钱的办医理念还相当盛行。很多公立医疗机构早就已经游走在商业化道路上。医方人为的诱导需求与消费,过度医疗成为一种相当普遍和严重的社会现象。拿药品来说,在我国,药品费用占医疗机构收入比例达到四至五成左右。但在发达国家,这个数字是10%—40%。在过度医疗泛滥的背景之下,不仅仅是药品,那些不必要的检查与手术同样是个触目惊心的问题,剖宫产手术的滥用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这几年来,看病贵、看病难成为一种被公众抱怨的社会病。为了应对这种社会矛盾,在新医改推动下,各级政府部门选择了“扩能”建设,通过扩建医疗机构及医疗机构升级,来满足公众的这种卫生需求。但是,这还远远不够。

  如果扩建的医疗机构依然是带有浓重的商业色彩,“过度医疗”依然盛行与泛滥,保健医疗遇冷与不足,这就有可能将意味着,公众的健康权利还是并未得到足够的呵护与服务,就医的经济负担甚至有可能会出现只增不减。近两年来,尽管新医改在实施,但人们并没有感受到看病贵问题得到了缓解。有数据可以引证,据卫生部发布的《2009年卫生统计公报》, 2009年医院门诊病人人均医药费159.5元,住院病人人均费用5951.9元,分别比上年上涨了8.9%和8.6%,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8%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2%的幅度基本持平。

  要扭转这种冷热不均,从根本上解决公众的看病问题,减少就医上的经济负担,降低死亡率,除了建更多服务功能完善的医疗机构外,政府还应该做得更多。一是将更多最新和最准确的慢性病知识和信息传授给公众。很多经验表明,良好的国民健康素养是教育出来的。如果人们拥有足够多权威的信息指导,相信他们一定可以更好地进行防治。二是对基层医疗机构进行足够的投入,使其能够胜任初级保健的角色。在今天,很多地方的基层医疗机构都缺少足够意愿和能力去做这一种看起来“亏本”的工作。因为,他们现在还必须依靠挣钱来养活自己。三是鼓励人们多在医疗保健上进行消费,减少在医疗服务上的支出。每年定期体检一次,随时对自己的健康状况进行调整,对慢性病的防治意义重大。

(责任编辑:张秀华)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