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以来,企业用工自主了,在一些依仗劳工年富力强、眼灵手巧获取生产加工利润的企业,而且在这些企业里一般都是农民工居多,往往随着她们青春逝去、岁数渐大,企业逐步就会以种种“理由”将其解除劳动合同,清退淘汰。所以,在这些企业里“大妈大婶”很稀罕。对于这样的“潜规则”,人们已经习以为常,能够理解。
但是,位于江苏南通市的服装加工业、江苏三友集团却是一个例外。该企业对于“大妈大婶”式的员工始终不嫌不弃,而是把45岁以上的93名一线女工从不同的车间调出,单独成立“特殊车间”。为他们制定照顾性的劳动和工资分配制度,既可以弹性劳动,又不安排加班,并且保证薪酬待遇基本不降低,以尽量减轻她们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12月2日《新华日报》)
三友集团是家老企业,有员工2100多名,其中近1600名为农民工。用宿命论的观点说,进了“三友”的农民工,那是命好哇!企业不仅为她们办理各项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而且承诺决不“甩包袱”,一天没有达到法定的退休年龄,一天就不让她们离开单位。这是什么精神?这才是真正以员工为本、对员工极端负责的企业担当精神!
三友集团董事长张璞如说:在近20年的企业发展中,这些工人把自己的青春、智慧和汗水都贡献给了企业,如今她们岁数大了,企业应该科学合理地安排她们的工作,切实保护她们的身心健康。其言语何其感人肺腑呀!像这样设身处地为员工着想,想方设法为员工分忧的老板,才是一个企业家的胸怀和仁德。不过,在现实社会中,这样的企业家,虽不能说是凤毛麟角,起码不太多。
人类社会讲究“以心换心”,我想,这样企业里的职工,一定会念念不忘企业的善待之情,积极工作,努力奉献,以求向企业作出回报。这种回报,是对企业的一种珍贵的激励和褒奖,也是企业必将不断发展壮大的基础。
还应该看到,企业能够如此积极负责和担当,善待员工,营造好本企业的温馨和谐的“小环境”,也是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大环境”的贡献,所以,地方政府应该大力奖赏这样的企业,以发挥其榜样和引领作用。
(责任编辑:张秀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