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一些城里人正在为把户口迁回农村费尽心思,有的地方还出现“曲线非转农”的现象。
在发达国家城市化后期,人们不满交通拥挤、污染严重的城市生活,逐渐向郊区乃至农村流动,于是有了“逆城市化”的概念。我国一些地方出现“非转农”,咋一看像逆城市化,但有几人是因厌倦城市、向往乡村而“非转农”的?其实,媒体热炒的“逆城市化”,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逆城市化,一些地方出现“非转农”现象,并非表明有多少城里人想当农民,而是一些人借此与农民争抢利益。
不可否认,有些失地农民“农转非”后渴望“非转农”,有些农家子弟大学毕业后希望“非转农”回村创业,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的愿望较难实现,而能够顺利“非转农”的,大多是有权的、有钱的、有关系的和有门路的,他们主动“非转农”,并不是真想到农村去生活,而是一种逐利行为。《每日经济新闻》日前报道,2010年初,一地级市组织部门发现,当地有 195名公务员将其户籍从城市迁往了农村,而这些公务员还将配偶、子女城镇户口回迁到农村,可以一手拿工资,一手领征地补偿费,可以在获得的宅基地上盖楼建院,获得“永久之业”,两头利都不落,“少说也值 100万”。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试想,如果没有强大的利益驱动,有多少城里人会对农民身份趋之若鹜?有多少人会绞尽脑汁“非转农”甚至“曲线非转农”?还会有所谓的“逆城市化”吗?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大量惠农政策的实施和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土地越来越值钱,农民身份获得的利益也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农村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农民能享有的村集体经济分红、征地补偿、回迁安置房等收益,在一定时期基本是个定数。农村的“蛋糕”就那么大,一些吃“城里饭”的人以各种方式“非转农”,硬生生从农民手中“挖”走了一块,农民能够分享的“蛋糕”自然就变小了,农民意见很大,“非转农”因此也成了一些地方的焦点问题之一。前年,某地纪检部门根据农民反映,清理了500多名公职人员和配偶子女的“非转农”,涉及农村征地补偿费300多万元。
可见,一些城里人的“非转农”,不过是为进村抢“蛋糕”竖一个幌子而已。过去,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和农产品价格“剪刀差”等政策,资源配置向城市倾斜,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对农民欠账巨大。推动科学发展,必须千方百计向农民还账、还情,绝不能与农争利。无疑,一些“非转农”侵害了农民利益,影响了政府形象,破坏了社会和谐,是一种典型的与农争利行为。希望有关方面高度重视“非转农”现象,堵塞“非转农”和征地补偿费发放等方面的制度漏洞,从根本上杜绝与农争利行为。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