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对话的语言色彩

2010年07月21日 07:22   来源:北京日报   王晋堂

  一段时间以来,从武汉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根叔”开始,几位大学校长的毕业典礼讲话流传开来。有报纸开了专版,校长讲话之一之二之三之四地登下去。虽然其中还不乏一些谆谆教诲的大道理,但毕竟是体会青年人的心理,说青年人的话语,有了一种“亲切感”。

  为人师者,总要讲些师道尊严。然而事情还有另一面,比如写过《师说》的韩愈就讲,“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由此看来,他持师生平等论是一定的。

  孔夫子之于弟子,更是亦师亦友。大树之下、杏坛之上,席地而坐、坐而论道——这就是他的授课方式。没有教师站在讲台、学生坐于矮凳的高下与对立,和弟子你一言我一语,弟子全无“接下茬”之虞,互动交流而已——思维通过语言交锋,真理就这样碰撞出来。弟子可以赞成他也可以不赞成他,有时还对他表示不屑,搞得他指天发誓以自证清白。在外固然惶惶然如丧家之犬,就是在家里,还得向弟子发誓赌咒,很丢面子很跌份儿——这就是我们这位万世师表的形象。

  然而,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现在很多教师、教育工作者只习惯于高高在上教训人。于是,近来几位大学校长的这些变化,无疑是一个进步,比大话套话空话烦人的话说得听众昏昏欲睡要好。

  我们的教师每天要和学生说一车话。怎么个说法?关键是态度。教师对学生的影响,绝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人格的熏陶。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师生之间若是一种互相有好感、互相尊重的和谐关系,这将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

  苏霍姆林斯基还说:“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或许,那几位校长讲话得到学生的共鸣甚至欢呼,就是“心弦对准音调”的结果。地位平等,真诚待人,语言平实,情绪饱满,不造作、不吓唬人、不哗众取宠,用心灵去呼应另一个心灵,这应是每一个为人师者应有的语言色彩。

(责任编辑:李志强)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