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推动农民进入小城镇和农村社区,对现有村庄进行合村并居,正成发展潮流。各地也不断出台优惠政策,推动这一工作。推动农民进城,要把产业充分发展、使农民实现较为充分的就业作为根本。进城农民如果连基本的生活都不能保证,他们将难以落地生根,其它任何优惠政策也将失去意义。
据笔者调查,现在在村里种地的农民,绝大部分在四十五岁以上;二三十岁的年青人,要么通过考学进入城市,要么进城打工,只有一小部分人在家从事养殖、运输、建筑等行业。这些打工的青年农民,大多数都不愿再回家务农。以昌乐县红河镇为例,很多青年农民工在父母支持下,在县城买了房子。农村的常住人口正逐年萎缩,可以预计,几十年后一些村庄极有可能消失。由此城镇有条件成为人口聚合点,推动城镇化、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正符合这一发展趋势。但这些青年农民工能否在城里立脚,城镇化能否顺利推进,关键是看他们能否在城里就业。尤其是,由于当前政策的限制,进城农民很难享受到像城里人一样的社会保障,他们的生存完全寄托在就业上。
因为年龄和自身素质等原因,留守农民大部分人除了种地或者从事其它体力劳动,别无谋生手段;而推进合村并居,这些人将占很大一部分。要顺利推动农村社区化,就要考虑到这些人的实际情况,创造条件让他们能谋生,否则会引出一系列社会问题。尤其是在短时期内,他们也很难享受到像城里人一样的社会保障,就业对他们来说至关重要。而产业发展和就业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因此推进城镇化和合村并居,要以经济的充分发展为前提。只有经济发展了,对劳动力有不同层次的需求,无论是进城的青年农民,还是进入社区的留守农民,都能解决生存之需。
从这里我们读出两层意思:一是推进农村社区化,一定要分层次进行,经济发达地区可以大力推行,而条件较差的欠发达地区一定要慎重。农村社区化走在全省全国前头的诸城,提出用10-15年时间让进城农民享受和城里人一样的物质生活,诸城的经济发展在全省已经比较靠前,尚且如此慎重,遑论欠发达地区?但是,当前在一些相对欠发达地区,农村社区建设也已展开,在此如果不能保证较为充分的就业,就要给他们保留足够的土地,并且社区建设要方便种地。二是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推动农民进社区,要以城中村、城边村、乡镇驻地村、大企业周边村、经济强村等为重点,因为这些村以其良好的区位条件和经济条件,能够保证进入社区的农民实现较为充分的就业。
我国农民以家族形式同村聚居,已有几千年历史,既有深厚的文化根基,又有物质生产基础。对他们来说,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是一次历史性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革。当前这场变革刚刚拉开序幕,我们一定要立足当地实际,抓住就业、生存这个根本,扎扎实实推进。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