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玉树发生7.1级地震后,北京、河北、内蒙古包头等地出现了将发生地震的谣言。国家和相关地区的地震局均出面辟谣(4月15日人民网)。
地震机构对地震谣言辟谣,进行正视听,其效果是不言而明的。但是,笔者点击各网站上的网贴,对地震机构的辟谣却不以为然。有不少网言发出“地震局辟谣如此肯定,为何不能肯定地预报地震?如果难以准确预报,又凭啥说肯定没有破坏性地震?”的反问,令人添上思考。
笔者查阅地震部门通过媒体发出的辟谣公告。河北省地震局辟谣表态是4月15日16时41分,首次通过中新网刊出的。而此前,有关“在4月15日13时19分将以包头为震中的6.5到7.2地震,影响10多个城市”的谣言已在网上和手机流传多个小时。面对天津15日下午将发生地震的谣言,天津地震局相关负责人也只是在下午4时31分通过天津网讯进行辟谣,比谣言出现慢了几个小时。
假若在信息不太畅通的过去,当天出现谣言能当天出面辟谣,算是快捷应对。但在信息化年代,在地球村年代,地震谣言在网上流传七八个小时,影响面就不是小范围了。今年2月发生在山西的一则地震传言在网上发酵40天竟无人过问,以致近百万之众在街头等地震一事就是典型。事后居民回忆说起当时公众奔走躲地震的场面称,“也没见有人维持秩序,也未见当地政府人员辟谣”。事发时,山西地震局网站久久未能打开,而恐慌持续的几小时中,某些县市的政府工作人员选择了沉默。这种沉默在人们看来,一定程度上认可了地震信息的真实性(见大河网2010年2月24日报道)。诸多事实证明,地震谣言之所以发生,既钻了当地相关地震机构信息不透明的空子,更钻了面对群体事件政府官员持“沉默是金”态度的空子。
假若把这些联在一起,不难看到,在应对地震谣言方面,某些地震机构总给了人们有慢半拍的感觉。
辟谣慢半拍会有什么效果?山西就有令人难以挥去的教训。而今,我们某些地震机构,每闻网上地震谣言,先不当一回事,后来事情闹大了,才慢吞吞的辟谣,让谣言钻进千家万户,扰乱人心,扰乱社会秩序。公众对地震谣言很反感,但往往处于无可奈何状态。为着自保,往往选择了“宁信其有,不信其无”。公众这种无奈,实质上是对地震机构一种质疑,既质疑地震机构敏感性,也质疑地震机构分析地震科学测试鉴定的能力。
时下,有一种论调称,“地震难以预测”。这个论调是否符合科学性有待专家们进一步论证。但一般而言,地震尤其是强烈地震发生,也不是没有丝毫征兆的。地震工作者就需要下苦功探寻这种征兆。在新中国防震史上也不乏准确预报成功的先例。记得,在早年,一则来自某几个国家关于海南即将发生重大地震海啸的信息在网上传出后,在海南省政府指引下,海南地震机构闻风而动,运用一系列数据进行考证,证明这是谣传。海南省政府据此通过各路媒体详细及时进行“正视听”,从而稳定了民心,避免了混乱。可惜的是,某些地震专家没有进一步发扬广大。从这个角度而言,辟地震谣言,地震机构需树立与时间赛跑的意识,关键是树立人民利益重于泰山的观念。
(责任编辑:胡可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