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保障和工资也是生产力

2010年03月09日 09:54   来源:光明网   齐云鸿
    2010年伊始,再次风传中国沿海各地大规模短缺以农民工为主体的产业工人,珠三角短缺200万。如2009年之初一样,出现这样的现象不是偶然的。3月初,中央两会召开,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收入均衡分配、完善公平保障体系等问题。中国在经济发展、社会建设等方面已经到了一个关键的新阶段。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锐意改革,推进国家发展质量的整体跃升。这是中国发展复兴道路上的重大使命和责任,体现出中国全社会的觉悟和责任,当然更需要政府的远见卓识、决心和引导。

    一是切实树立社会保障和社会公平也是生产力的意识。依靠低成本劳动力来推进经济发展、支撑低层次品牌的运行时代即将过去,但在中国现实的经济社会发展中,依然存在许多涉及公平与社会保障方面的不足,社会保障很不均衡、欠公平,对社会资源和财富的占有与分配方面也明显不均衡,贫富差距某种程度上持续拉大。在生产、分配与消费领域,最显眼的不公平现象是城乡二元制导致的差别鸿沟以及中国广大农民的福利保障缺失,是时候下决心破除城乡二元制了。

    必须真正提高全民的医保和社保水平,建立覆盖全社会各阶层,尤其是覆盖农民、工人等各类国民的公平普及的社会保障体系,全民养老、失业保险、医疗保险体系等要尽快建立完善起来,坚决贯彻中央政府决策,全国联网、取信于民,彻底解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目前的争考公务员现象,反映在社会政策、社会创业环境领域,折射的是人们普遍对社会环境和市场体系的信心不足。中国不像以前了,现阶段随着国力发展,国家财政是比较充足的,2万多亿美元、世界第一的巨额外汇储备可以转而用于社会保障提升,提升劳动者工资收入,提升国家的整体产业水平和结构水平。教育投入要加大并加强经费管理和落实,力争推行12年义务教育,为未来产业发展储备比较广泛的高素质人才基础,毕竟年轻人以后逐步减少,老龄化问题逐步突出。

    二是司法公正要为弱势群体权益保驾护航。两会召开,中央高度重视民生和民众权益维护,尤其对弱势群体予以高度关注。在全国上下坚定贯彻科学发展观、体恤民情、维护弱势群体利益的情势下,不少地方的农民工工伤维权审理案件被严重拖延、推诿、扯皮。一些地方明明白白的案子,竟然被有关无良企业在各个环节、各个关口一拖再拖,多达数年。不知这是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如何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切身权益?!全国各地、各省市的各级法院和劳动部门何时何日,都能像安徽、湖南等省市法院那样,雷厉风行,以快刀斩乱麻的形式和精神,快速、公正审理审结有关工伤权益、农民工权益的各类案件,严厉秉公督办督查案件判断执行,缩短弱势群体维权周期,大力有效降低维权成本,大力提高无良企业违法拖延成本,真正把中央和高法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精神落到实处!

    要严厉处罚处置那些丧失社会良心、缺乏基本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的各类企事业单位,尤其是严厉处罚处置部分民营私营企业千方百计的狡辩、拖延推诿扯皮行径,督促其换位思考。法院等各级部门应该加大类似案件的判决和监督执行力度,切实以民为本,以人为本,维护广大处境不佳的农民工权益!让不良企业和企业主为他们的冷漠、扯皮和推诿付出必要的法律代价,让法律强制唤醒部分为富不仁、冷漠冷血的私营民营等各类企业单位的社会良心和社会责任感!还人民群众和弱势群体一个从快从优、优先倾斜的公道!最高法已经多次下达类似执法精神,安徽、湖南等地方法院已经做出了良好楷模和榜样,希望全国各地学习先进和楷模,广泛铺开、雷厉风行、严厉执行!

    三是切实提高劳动者的工资收入水平。一个运转良好的社会,民富是重要指标,藏富于民,保持基本的公平公正,人民付出相应的劳动量能获得比较体面充足的消费能力,老、少、寡、穷能获得基本的生存生活保障。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提倡劳动者尤其是农民工要吃苦耐劳,鼓励和依靠低成本竞争,压低了劳动力价格,压低了劳动者收入,从而严重压抑了劳动者的消费水平。

    而人均工资水平偏低导致农业、工业、商业等各行业的劳动力恢复不足、养家糊口能力有限,消费力更是严重不足。同时,类似现实默许乃至变相纵容了国内外一些不法企业和无良业主漠视、忽视乃至肆意损害劳动者权益,一些相关有关部门对此视而不见、充耳不闻,造成恶性循环。要提高全社会劳动者的工资收入水平,提升他们的消费水平,缩小两极分化和贫富差距。这也是拉动经济发展、创造生产力,更是国家和社会全面良性发展的必要前提条件。

    四是提高自主品牌的高端意识和发展投入,建立高端、高质量的实业发展环境和发展体系。国家实业包括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国民创造素质、创业软硬环境等方面,综合表现为一个国家强大的高质量生产和创造能力。一个国家强盛的必要基础,是要有雄厚的实业,要有数量、有质量、有技术有品牌的工业支撑。然而,在中国不少地方和领域已经不合时宜出现不正常的虚拟经济依赖,许多人士、部门乃至地方政府热衷于房地产、金融产业等虚拟成分很高的产业推动,而不重视各类高端工业基础构建。这种心态是不正常乃至是畸形的,需要下决心进行更正。

    中国要在汽车等制造业,在饮食服务业,以及信息技术等诸多方面,严格保护知识产权,明确界定和保护合法产权,激发民营、个体、国有等各类创新主体的研发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新和创造潜能,确保他们从创造和革新中获得良好回报和收益。政府要大力为实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和制度环境,清除不利的潜规则和人情味背后的高额成本,从推进创业、民法规范、刑法公平、社会保障等等各个方面,让他们专心创业发展。

    政府和社会舆论要积极引导各类企业尤其是对外出口企业走高端品牌和高端价格之路,打破中国货便宜但质量差的不佳形象,消除中国商人内讧压价竞争的恶性循环。宁要出口少但要价格高、质量高、劳动附加值高,回报高!要以产品品牌的质量取胜而不是以数量取胜。这样实际也等于整体提高了中国的国家形象、中国产业的整体形象、中国人的整体形象。这方面日本、德国、新加坡都是值得学习的。

    五是对中国外国企业要一视同仁,赋以国民待遇,发展优先惠及国民。提高国内产品的质量标准,提高国内公民的劳动者待遇,使得这些方面高于至少不低于给予外国公民的待遇或优惠,要督促一些企业和部门消除崇洋的不自信心理和机理。让每个中国公民真正享受到各种国民待遇,感到踏实、自豪和光荣,进而努力建设我们伟大的国家,推进优化我们公平而美好的社会,引导国民个体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

    以上这些方面和内容,正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环节和场景。

(责任编辑:年巍)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