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岁档电影为何饱受质疑

2009年12月22日 09:47   来源:解放日报   龚丹韵
    ●很多人希望奥运会之后的张艺谋能让人耳目一新,没想到他彻底走向俗气,可能转型太猛,让大家措手不及。但张艺谋愿意从大片转向中等片,而且同样挣钱,这对中国电影工业来说,是有好处的。

    ●以前贺岁档有“节庆”观念,是名副其实的“贺岁”,但现在大多数电影并没有为“节庆”而设。贺岁档已经变味,人们对贺岁片的期待,和现实产生了距离。


    ●主持人:本报记者龚丹韵

    ●嘉宾:石川(上海大学影视学院教授)

    龚丹韵:年末,纷至沓来的众多贺岁档电影已经聚起一波波热议话题。尤其是今年的重头戏张艺谋导演的《三枪拍案惊奇》,舆论一片叫“烂”声,甚至有人说“烂到让人胃疼”。您怎么看?

    石川:我也觉得《三枪》一般,但是站在客观的影评人立场,我不认为它算“烂片”。张艺谋因奥运会缘故三年没有拍过电影,现在重回电影市场后,他的目标已经发生了变化,开始走向低端市场,而不是白领都市阶层,这和过去的张艺谋完全不一样。

    如果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他的《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等是精英导演的代表,追求思想性、深刻性,那么现在的张艺谋则完全娱乐化了,这样的他可能与一般观众的期待产生了某种错位,这或许是《三枪》恶评如潮的主要原因。就好比本来观众拿着钱指望吃一顿满汉全席,结果到手的只是快餐盒饭。

    龚丹韵:您的意思是,《三枪》如果由一位无名小导演来拍,舆论反应就不会有这么多批评?

    石川:很多人希望奥运会之后的张艺谋能让人耳目一新,没想到他彻底走向俗气。现在,他并不想通过电影表达什么主题和意义,就是一场娱乐,但可能转型太猛,让大家措手不及。

    过去的贺岁档喜剧片,周星驰是无厘头搞笑,冯小刚是温情+方言+自嘲,而今年冯小刚不拍了,喜剧出现空档。张艺谋如果要拍,必然不会重复周星驰和冯小刚的风格,于是他想到了用二人转+春晚+武林外传+血迷宫拼成一个笑料,做出来的东西确实有点怪。《三枪》的象征意义在于,它不是大片,而属于中等投资影片。在中国,中等投资规模的影片并不多,张艺谋愿意从大片转向中等片,而且同样挣钱,这对中国电影工业来说,是有好处的。

    龚丹韵:卓别林时期的默片没有任何花哨,却成一代经典。我们老一代的轻喜剧电影《马路天使》等,都能让人笑中带泪。相比之下,《三枪》只有苍白空洞的搞笑。这样的喜剧电影究竟怎么评价?

    石川:电影的消费环境和文化背景已经变了。卓别林的片子在历史中被神圣化,成了样板,真把它放到现在市场,有多少人爱看?观众的口味一直在改变,时代背景不一样,两者之间没有可比性。为什么一定要被感动,就不能哈哈一笑把它忘掉?这种文化也是需要的,所以恶搞片一直受市场欢迎。

    就喜剧来说,哭中带笑是一种,无厘头也是一种。后一种属于喜剧里的“闹剧”形式,把一切严肃的、真实的、人物性格发展的必然逻辑,全部打碎。这种“闹剧”元素,并不常出现在国产影片中,而是存在于春晚和二人转中,所以一下子把它放在电影里就变得很突然,和过去理解的电影完全不一样。

    这其实是一个“场”的概念。就好比你穿着睡衣,站在家里那很正常,现在却站在了南京路上,大家都觉得奇怪。电影院这个“场”还是精英人群居多,心态上会主动寻求温情、意义、崇高感,一旦把二人转的东西给这部分人群看,这不是拧着来么?观众发现影片不符合自己想象,找不到满足感,就会用开骂来宣泄。以后这种“烂片”还会有,说不定会带领中国市场,只不过目前《三枪》还太新,和大众过去的观影经验都不一样。当年的《唐伯虎点秋香》刚开始大家都骂得底朝天,但是慢慢就能接受了。香港的王晶拍了很多烂片,却自有他的目标观众群和市场。

    龚丹韵:那么影片的好坏究竟有什么标准?

    石川:后现代文化认同标准的多元化,就连专业领域也是如此,站在不同的出发点,可以得出完全不同的观点。但是共性也是有的,从专业影评角度说,不能孤立地评价电影,而是要放在历史文化中去看待。比如《三枪》,不能像看艺术片一样去看它是否独特、有深度,而是要看乐子做得是否精致,《三枪》在这一点上做得并不粗糙。我觉得更差的是《刺陵》,剧情的逻辑性、人物性格、前后的对应观念,都做得不对。质量一般的电影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平庸但没有大毛病,另一种是连基本元素都没到位。《三枪》属于前者,《刺陵》属于后者。所以电影基本的质量好坏,影评人还是依赖一个专业的知识背景。

    不过一般大众并不是这么看电影的,而是通过原有的观影经验进行评判。很多电影人更高兴市场一片叫骂,这样票房反而更高,谩骂已经成为电影的消费元素,为大众文化提供谈资。影评脱离了影片自身,其中真正理性分析的并不多。《三枪》说到底就是娱乐事件,是大众语言的狂欢。

    其实文化审美也已经分化了。比如说《第九区》北美票房一亿多美元,好评如潮,我们这里才一千多万元人民币。它与过去想象的科幻片完全不同。我们认为的科幻片应该是《2012》那种,山崩地裂、场景宏大,《第九区》却用纪录片的手法来拍科幻片,定位人群又是高端观众,国内能够接受的人群比较小众。还有些影片本身很一般,但是偶然会与某些观众有共鸣元素,于是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代际审美已经非常分化,但我还是希望针对大众文化的新现象,影评人应该寻找新的阐释角度和评价方法。

    龚丹韵:今年的贺岁档影片普遍都不叫好,是不是贺岁档质量迎来了一个新拐点?

    石川:现在下结论为时过早,一月份左右,还有一批新片要上档。以前贺岁档有“节庆”观念,是名副其实的“贺岁”,但现在大多数电影并没有为“节庆”而设。比如今年就有一批本来在十月上档的电影,拖到了贺岁档。贺岁档已经变味,档期没有主题,成了大杂烩,甚至有人说就是“抢钱档”而已。这种背景下谈贺岁档已经没有意义。人们对贺岁片的期待,和现实产生了距离。
(责任编辑:李志强)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