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国企业发展可能正在进入“本世纪以来最困难时期”——这一论断出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的《中国企业发展报告2012》。的确,至少2011年前两个季度,中国企业日子不会太好过,这不仅因为国内外经济减速,更是因为中国企业正日益明显地陷入了两面夹击。
如果说以前中国经济、中国企业的目标就是单纯的“赶超”的话,那么,时至今日,中国经济规模已经跃居世界第二并且还在继续快速提升,中国不仅需要继续赶超发达国家,中国自身也在成为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力图赶超的对象。相应地,中国经济、中国企业的目标从单纯的“赶超”转为兼顾防止“被赶超”。
一方面,发达国家在次贷危机之后痛定思痛,力推“再工业化”,希望重建许多昔日被蔑称为“夕阳产业”的传统产业部门,并与中国等新兴市场经济体同行一争短长。在美国,奥巴马提出了目标为“出口五年翻番”的国家出口战略,拟订了未来五年内吸引1万亿美元以上海外新投资的招商引资新计划,还建立了横跨23部委的招商引资工作组——“选择美国”(Select USA)办公室,并建设一个名为“选择美国”的门户网站,这是美国历史上首次将招商引资工作提到总统令的高度,也是首次建立具有行政约束力的跨部委吸引海外投资工作小组。
另一方面,后起发展中国家正在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领域努力赶超中国,而且越南、印度等一些后起发展中国家的竞争渐显咄咄逼人之势,如越南就已经取代中国成为耐克鞋最大的加工和出口基地。
在两面夹击之下,在日趋开放的竞争环境中,因不能适应而被淘汰出局的中国企业绝对数量必不在少数。
尽管如此,许多压力并非中国经济、中国企业所独自承受,某些压力在另一方面也是契机,而且某些长期性有利因素正在积累:
首先看国内需求。今年中国经济即使增长率下降到7%,这仍是其他绝大多数国家所不敢企盼的梦幻增长率。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庞大的国内市场为中国企业创造了大多数外部竞争者无法获得的优势。
其次看原料成本。在近十年来的初级产品牛市中,中国许多制成品行业利润率饱受挤压,但现在其牛市已告终结步入熊市,各种冲击无疑还会不时引发原油、黄金价格的大幅度震荡,但初级产品整体行情已经不可逆转。对于饱受原料成本上涨的中国制造业企业而言,这无疑是个福音。
再看国内房地产等资产市场泡沫逐步破灭。一部分建材、工程企业固然会因此承受阵痛,但对于近年来苦于房租、土地等项成本飞涨压力的实体经济部门大多数企业而言,这难道不是好事吗?还有人力成本,对于单个当事企业而言,这无疑是成本上升利润压缩的因素,但对于整个国民经济而言,这意味着国内消费需求扩张提速,新的商机将由此而生。基于这些因素判断,哪些企业能熬过去呢?
相关评论: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