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两天、被国内外舆论高度关注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周六结束。与1997年、2002年、2007年这三次金融工作会议相比,本次会议的核心主旨,在于强调并力求采取扎实政策,促使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核心功能重新得以确立和恢复。
会议明确了未来五年国内金融工作的八项总体任务。会议向社会传达的最大政策导向就是,“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从多方面采取措施,确保资金投向实体经济,有效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坚决抑制社会资本‘脱实向虚’、以钱炒钱,防止虚拟经济过度自我循环和膨胀,防止出现产业空心化现象。”
在八项总体工作任务中,确保资金投向实体经济为“第一要务”。针对近几年来资金过多流入股市、期市、金市、楼市,造成“以钱炒钱”并由此产生一系列恶果,中央政府已经直面问题所在,并决心通过强化金融监管,重新在金融业和全社会确立起只有坚守服务实体经济的本分,金融业才有自身“钱”途可求的根本理念和原则。
金融资本脱离实体经济热衷于“以钱炒钱”的中短期投机,自2005年以来,与同期的楼市一路发酵、蔓延至今。由于其短期所获暴利数倍甚至数十倍于实体经济,以及它“不劳而获”和“少劳多获”的投机属性,还引诱大量的企业资本和社会资本参与其间,以至于去年全年,国内实体经济的资金已紧张到很多中小企业揭不开“锅”,酿出局部的、区域性的老板集体“跑路”之危机情况。但当银行每向实体经济注入10元流动性救急金后,依然有4元“救急金”立马流出实体经济之外,被各路投机玩家用于以钱炒钱,此举进一步加剧和恶化了实体经济的生存环境。
这种现状再不作明显改观,对原本利润就微薄的实体经济和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这会迫使更多的企业放弃实业而热衷于虚拟经济的投机获利。在很大程度上,这并非完全缘自资本的天性及“企业家本性”,而是金融秩序的混乱及金融监管不给力所造成的无奈局面。
本币及广义金融资本在实体经济领域流失越多,急于寻求资金支持的先进制造业、高科技产业的融资成本就越高。温总理在本次会议上所痛陈的“融资难、融资贵”等一系列连锁性病症就越难得到缓解。显而易见,大量资金“脱实向虚”带来的恶果,不只局限于做空传统“实体经济”,它还直接制约并阻碍国内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总体步伐,可谓有百害而无一利。
由此可见,本次金融工作会议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今后五年八大任务之“核心任务”,并推出相应配套政策和一揽子监管新举,往小处说,是国内金融业发展之幸;往大处说,亦是国内实体经济发展可持续之幸。识者所知,民生改善有赖经济发展可持续——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之原则的重新确立,亦是民生改善之幸。
过去5年,国内金融业综合实力和抗风险能力双双收获重大提升:到去年11月末,国内金融业总资产达119万亿元,比2006年末增长149%;至去年9月末,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2.3%(全球最高),比2006年末提高5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率为0.9%,5年下降6.2个百分点(全球最低)。这等于说,纠正“脱实向虚”的错误倾向,国内金融业不但不缺乏支付纠错成本的承受力,而且拥有真心扶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足够支付能力。
依托和服务实体经济而实现金融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未来五年国内金融工作之纲,而实施效果则取决于相应政策举措,尤其是监管追责能否落实到位。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