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公布的《2011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显示,2010年江苏、湖北等14个省份和新疆建设兵团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当期征缴收入收不抵支,缺口高达679亿元。此外,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收益率大大低于通货膨胀率,面临严峻挑战。(12月26日《广州日报》)
近半数省份的基本养老金收不抵支,实在是一个令人惊心的大问题。但其实,这个缺口有其必然性。多年来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一对夫妻养活4个老人的情况已经十分普遍,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已经让这种递减效应愈发明显。这种情况的产生,源于我国养老金制度改革的背景:早在改革之初,政府没有承担相应的转制成本,个人账户中的资金很多被挪用去发放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导致个人账户的空帐运行规模越来越大,由此才有了数亿元的养老金缺口,也才有部门会提出“以房养老”的“创新”办法。
本来就有历史欠账,再加上人口老龄化和通货膨胀等因素,存下的那点儿养老金可不是越来越少。有人会说,养老金事关社会稳定大局,国家不会坐视不管的,到时候一定会大额度的拨款,让人们度过危机。可是国家的钱难道不是我们的钱吗?大额度地向养老金账户进行财政补贴,势必对其他民生类支出产生影响,可能其中就有看病、上学和买校车的钱,从儿孙辈口中夺食,这让老人们情何以堪?
因此,比财政补贴更重要的是制度改革,务必让养老金能够保值增值。最近证监会官员提出的“养老金入股市”听起来似乎不错,既可以救股民于水火,又可以让养老金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可是如果你对我们的股市但凡有些了解就会知道,这里似乎更像是上市企业的提款机,养老金的贸然进入恐怕只有一个结局——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在这个与经济基本面严重背离的股市中,并非所有的机构都在赔钱。公开资料显示,2006年,美国高盛集团、德国安联集团及美国运通公司出资37.8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95亿元入股工商银行,每股成本1.22港元。如今,这些外资机构无不在减持后赚得盆满钵满,笑纳数倍的利润。为什么我们自己的养老金没有这等待遇呢?
除了开源,更要节流。北京市近日公布的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显示,明年1月1日起,北京市级公费医疗人员将全部并入职工医保。毫无疑问,这项涉及公务员、事业单位等22万人的政策实施后,必将减少财政负担,进一步充实社保账户。同样,养老制度的改革趋势也是如此,只是步子还要再大一点、快一点。
当务之急,就是为养老金找到一个令人放心的蓄水池,让人们看着它不断充盈起来,不必在今天就为明天的生活开始忧愁。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