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至1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江苏省常熟、昆山等地,就当前经济运行及走势进行调研。温家宝说,金融机构要同企业更好地联系,金融家应当是企业家,不能把企业当成唐僧肉,而应该是伙伴关系。要鼓励银行人员多跑企业,懂企业业务。(12月21日新华社)
眼下小微企业的生存状况堪忧。市场环境的低迷,资金链条的不济是两个最突出的问题。目前一些小微企业尚在苦苦支撑,部分企业甚至出现减产或停产现象。中央此前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微小企业的扶持措施,比如提高小型企业的公司税起征点,将小型微利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延长至2015年底并扩大范围,并适当提高对小型企业贷款不良率的容忍度等。这些措施对小型及微型企业突破困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随即,一些专家提出,微型小企业相当于人类的婴幼儿期,属于应该重点保护的对象,“微型小企业应给予全部免税”。这一提法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没有抓住问题的症结。小微企业的最大发展困境不是税收压力而是资金缺口。一旦企业获得较为充裕的资金补充,资金周转能够趋于平和,企业是可以盈利的,适当的税收也是可以接受的。现在的问题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的贷款支持力度还远远滞后于市场需求。
一些小微企业负责人抱怨说,银行只会锦上添花不会雪中送炭。实际情况往往也是这样。一些盘子大、效益好的规模以上企业很容易获得金融机构的支持,而那些发展规模有限的小微型企业却往往得不到青睐,那些处于发展困境的企业就更不用说了。这就造成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不是特别需要贷款的企业成了银行的座上宾,那些急需贷款的企业却吃了闭门羹。银行等金融机构应该考虑贷款风险,但不能因此就盲目的嫌贫爱富。换言之,金融机构应该盈利,但不能把盈利视作唯一目的。
笔者在一篇文章中提到过,多如过江之鲫的小型及微型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最敏感的神精末梢,更是中国最具张力的就业平台。小型及微型企业的存续与否,直接关系着国计民生。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许多家底薄弱的小企业面临资金困境,银行等金融机构及时出手帮一把,救活的可能是一些盘子不大的市场主体,保住的却是成千上万劳动者的饭碗,这其中的社会责任的践行,其实也是金融机构的一种巨大收益。
正如温总理所言,当前很多企业存在着贷款成本过高的情况,“银行要切实解决不合理收费和附加贷款条件等问题”。金融机构既要当风险防范的管理者,更要做雪中送炭的服务者。要站在民生的角度,站在企业的立场,与企业建立同呼吸共命运的伙伴关系。这里面需要明确的一个基本思想是,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不是唐僧肉,金融机构也别扮妖精。
相关评论:
小微企业期待政策春天
扶持小微企业应成为基本国策
小微企业“越冬”需要全方位减负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