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欧元区整固之年

2011年12月17日 06:54   来源:中国证券报   许维鸿
    即将过去的2011年,是欧洲一体化进程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式的年份,众所周知的所谓“欧债危机”,就像一柄锋利的宝剑,帮助欧盟在一体化进程的征程上披荆斩棘,先后迫使希腊和意大利的民选领导人下台,取而代之的是被市场和欧盟欢迎的所谓“技术官僚”。我们所看到的大趋势,是这种自上而下的整固会逐渐深入,更多有利于统一的技术安排会在2012年做出。

    首先应指出的是,虽然2012年欧元区面临政府开支收缩引发工业产出萎缩的风险,但我们并不认为欧元区存在任何解体的可能,欧元作为货币更不存在崩溃的问题。作为一个整体,欧元区自诞生的过去十余年间,经历了美国“9·11”和“次贷危机”两次外部冲击,基本保持了贸易收支平衡;而欧元作为一个新的货币,同期也保持了兑美元的总体升值态势。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深入,欧元经历了10%左右的贬值,欧元区对外投资势头趋缓,加之区内资产吸引力上升,2011年四季度欧元区的FDI(对外直接投资)数据过去七年来第一次出现净流入。

    虽然欧元区作为一个整体是健康和平衡的,但欧元区内部的分化却在加剧。欧元区经济体的统一过程,使得区内生产要素能够更加自由地流动,资产配置更加合理——工业化生产开始流向效率更高的德国等北欧国家,而农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则流向西班牙等南欧国家。

    作为结果,北欧工业化国家享受了扩大的、统一的欧洲市场,生产率水平显著提升;另一方面,这种工业化程度的集聚还享受了优惠的汇率环境——对内南欧国家没有汇率政策(通过本币贬值)抵抗贸易赤字积累,对外欧元并没有随着以德国为代表的北欧国家的生产率提高幅度而升值。

    这种收支不平衡从欧元统一货币的出现就开始了,而欧洲央行就像一个内部记账柜台,在货币层面“粉饰太平”。当这种收支不平衡积累到一定程度,特别是福利制度下的政府收支失衡后,政府融资成本不为市场所接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就爆发了。

    因此,欧洲主权债务问题不同于美国的次贷危机,也不同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泰国、印尼等国家的债务问题。欧元区内部的债务纠结基本属于自家内部的结构性问题,换句话说就是“无外债、有内债”,即以德国、荷兰为代表的北欧收支盈余国家,有足够的财力解决以意大利、西班牙为代表的南欧赤字国家,2011年的政治扯皮除了政治博弈,更多的是由于制度层面的缺失。

    制度层面最值得期待的改革,是欧元区中央银行职能扩大。预计欧洲央行将承担更多的金融系统稳定的职能,从一个单纯的记账工具“升格”为货币系统稳定器。在2012年6月前,根据欧洲银行管理局(European Banking Authority)的口径,欧元区银行体系至少需要充实1147亿欧元的资本金,以达到新巴塞尔协议的要求。预计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深化,将迫使欧洲央行作为最终出资人,弥补市场信心不足带来的资金缺口。在体制层面,预计2012年欧盟将建立欧元区退出机制,在法律层面加强对南欧赤字国家政府支出的限制。

(责任编辑:武晓娟)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