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油荒究竟是怎样“炼成”的?

2011年10月28日 06:57   来源:武汉晚报   陈勇钊

  近日,江苏、安徽、浙江,到成都、重庆、武汉,以及石家庄、济南均曝出加油站无油可加的消息。10月24日,中石化称,此次油荒与民营炼油企业负荷减少相关。地方炼油企业人士表示,“油荒”主要由两大石油巨头控制销售导致。(10月26日《新京报》)

  油荒再度来袭,各方说法不一。24日,中石化称,此次油荒与民营炼油企业负荷减少相关;而随即,山东一地方炼油企业人士表示,“油荒”主要是由两大石油巨头“控制”销售导致。孰是孰非,莫衷一是。

  事实是,就国内成品油定价的数年经验来说,几乎凡是国内成品油价格上调频率较高的年份,国内油品供应就比较平稳。反之,涨不上去、或微有下调,则多遇“荒凉”。

  石化巨头的说法也不是没有道理。数据显示,三季度地方炼油厂的开工率仅为42%。但问题是,民营炼油厂与油荒究竟有多大干系呢?一者,常识告诉我们,石油市场基本算不得开放的自由竞争市场,如果从市场份额上看,民营油厂的供应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二者,民营油厂不是皮包公司,生产需要直接的原料,而其来源中主要是“国家计划内的配额原油”,遗憾的是,每年170万吨,远远满足不了生产需求。一是产量有限,二是经常“吃不饱”,新一轮油荒中的民企怎么成了始作俑者?所谓欲加之罪或站着说话不腰疼,估计也就是这个逻辑了。

  一降价,就油荒——这究竟是偶然是必然?据国家发改委的数据 显示,今年1至9月份,国内生产成品油完全能够自给自足。按理说,今年是不会再有油荒出现了。但另外一对矛盾又是非常明显:三季度国际油价已在高位运行,但国内又没有满足上调的充分条件,因此未曾有所动静,偏偏本月初油价又首次下行,加上传统的生产旺季渐次到来,于是需求的攀升和油企降价后受挫的积极性就成了摆在台面上的一对矛盾。某种意义上说,当此背景之下,不闹油荒反而不正常。即便不以“小人之心”度之,此轮油荒的蛛丝马迹里也充斥着“人为”的嫌疑印记。

  市场从来不相信什么道德谴责,更靠不了没有法治兜底的社会责任。油荒之下,眼泪和鼻涕已经越来越边际效益递减,惟有成品油定价机制的改革,才能真正确保公共利益不至于在莫名其妙的“油荒”中折损。换言之,我们不能再次浪费了“油荒”之下的契机,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

 

 

相关评论:

 

不妨对柴油荒来次“三堂会审”

 

油价下降,会不会“断油逼宫”

 

油荒再现“两桶油”痼疾亟需“刮骨疗毒”

(责任编辑:年巍)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