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0月9日零时起,国家发改委决定汽、柴油价格每吨均降低300元。这是国内汽、柴油今年以来的首次降价。对于国内油价“涨多跌少”、“涨快跌慢”的公众质疑,发改委价格司司长曹长庆表示并不存在。
应该说,这次油价小幅下调,既早在公众期盼之中,又的确有些意料之外。期盼之中的是,国际油价涨涨跌跌已经很多轮,其中纽约原油期货主力合约报价更是从上次调价时的每桶110美元跌至75.67美元,国内成品油价格此番下降显然是姗姗来迟;意料之外的是,国内成品油跟踪的迪拜、布伦特、辛塔三地油价接连几日出现暴跌后,10月5日突然又掉头暴涨,似乎并未达到下调成品油价格的边界条件。
必须承认,发改委此番下调油价,虽然幅度很小,但还是照顾了公众要求油价下调的呼声,并没有完全严格地按照现行成品油定价机制冷冰冰办事。可惜的是,公众对此似乎并不领情,反而仍然在强烈质疑成品油价格“涨多跌少”、“涨快跌慢”。站在公众生活体验的视角上,这绝非虚言。
问题出在哪里?就出在现行成品油定价机制本身。概括起来,至少有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连续22个工作日”的调价机制,对国际原油价格变动的反应严重滞后,其实,国际油价连涨22天的可能性要远大于连跌22天,公众借着短暂的油价下调周期购买便宜油的权利,在事实上被剥夺殆尽。二是,所谓“国际油价”并非铁板一块,几个原油交易市场的原油价格也是分离的,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的跟踪体系将纽约排除在外,对所谓“国际油价”的变动反应显然不够全面,而纽约油价变动恰恰是国内媒体和公众关注最多的,于是首先在“国际油价”的概念上,公众和定价机关的理解就不一样。三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不断提高,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的购买力不断增强,将人民币汇率变动带来的价格利好,完全排除在外,这显然也是不公正的。
当然,除了成品油定价机制之外,公众强烈感到“涨多跌少”、“涨快跌慢”,还与“两桶油”的绝对垄断有关。“两桶油”完全能借着国际油价起起伏伏逢低进口低价原油,却丝毫不愿让利于民,而是将定价机制的迟钝漏洞利用到极限。国际油价走低之时,民营加油站很多都能同步展开降价促销,可是“两桶油”加油站执行的永远是最高价格,中石化即使在香港降价也绝不在内地降价。鉴于此,发改委既要评估完善现行成品油调价机制,更要打破加油站经营的“两桶油”垄断格局,让竞争激烈的加油站市场带给消费者更多利好。
相关评论:
解决涨快跌慢不能总围绕价格
下调油价,条件应适度放宽
油价调整与其忙释疑不如快改革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