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潲水”的管理始终是个令人头痛的问题。广州拟出台餐厨垃圾处理管理办法管控潲水,严防其进入养猪场。但据了解,广州市目前仅有两家企业有资质处理潲水这类严控废物,但其8年来却没有开展这项业务。因为潲水实际上都通过私下渠道流向了养猪场,导致这两家企业收集不到潲水。
强化餐厨垃圾、潲水的管理并对其进行无害化处理已日显必要而迫切。一者餐厨垃圾量不断增大,仅广州每天就产生餐厨垃圾700~1000吨;二者对数量如此大的餐厨垃圾,如不严格管理和处置,任由无序状况发展下去后果堪虞,诸如潲水油、潲水猪将直接危害公众健康。
然而,现实情形则是具资质的正规的潲水处理企业由于种种原因没法开展业务,甚至连潲水也收集不到,相反地下渠道的潲水收集、交易却非常畅旺。如此冰火两重天,其中必然隐藏着深层的问题。择其要而言,不外乎如下几点:一是利益关系没有“厘清”,或者利益关系的调整未能与时俱进、贴近现实;二是基于利益的激励机制尚未建立;三是政府对正规企业的扶持尚欠力度。
餐厨垃圾、潲水不同于普通垃圾,它不只是垃圾,其中还存在赢利空间(如“潲水”可以卖钱,收集潲水养猪或加工成潲水油牟利等),并由此衍生了一条灰色利益链。况且,餐厨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同样也有产出,如生物柴油、有机肥料,等等。也就是说,不管是潲水地下交易,还是有序收集、正规化处理,都存在着各自不同的利益链条。既如此,对餐厨垃圾、潲水等的监控就成为难题。仅凭一纸行政禁令,未必能够奏效,一劳永逸。当然严管潲水的禁令是必须的。
笔者认为,当下最迫切的是要“扶正祛邪”。要建立以利益为基础、以市场方式运作的激励机制,对正规的潲水处理企业予以政策扶持乃至财政补贴,使其尽快运转成长起来,成为城市餐厨垃圾处理的主渠道。譬如,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以鼓励包括潲水的收集、运输、处理等环节的正规化企业的诞生、成长;每年根据实际处理餐厨垃圾、潲水的数量对企业予以适当的资金补贴,当然,这些补贴须公正透明,以利社会监督;鼓励潲水处理企业以市场化手段进行餐厨垃圾、潲水的收集、运输,让垃圾提供者“变废为宝”,等等。这既是破解潲水利益链条的关键,也是平衡重新调整后利益关系的重要手段,避免行政禁令沦为一纸空文。
概言之,管控潲水的“撒手锏”是:一要严管,对违规者要罚;二是激励,对正规潲水处理企业和守法者要奖。有奖有罚,一堵一疏,相互协调。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