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是我国最大的月饼生产地和出口地之一,广式月饼以口味独特、品种多样、质量优良享誉海内外。但多年以来,月饼出口一直遭到多国“绿色壁垒”的限制。法国、德国、泰国、瑞典等国家甚至明确规定禁止收寄中国月饼。特别是今年,禁止月饼进口的国家增至33个,另有30多个国家对进口月饼有着相当严格的规定。(《人民日报》9月9日)
中秋节马上就要到了,月饼企业使出浑身解数,开始营销大战。尤其对于月饼出口企业来讲,每年在这个黄金季节,都会赚来大笔利润和外汇。然而,今年的月饼出口却遇到前所未有的“寒冬”,许多企业不得不“出口转内销”。面对这种情形,有的企业抱怨是为国外实施的“绿色贸易壁垒”所害,甚至有网友建议国家商务部制定反制裁措施,实施贸易报复。但笔者觉得,对于月饼出口受阻,我们不该一味地指责国外行为,更应该站在质量的视角进行自我反思。
稍微分析一下我们就会发现,一些国家对中国月饼出口设限无不剑指“质量”二字。欧盟对含有干果类的月饼中黄曲霉毒素B1的要求远高于我国标准;日本对甜味剂、漂白剂、防腐剂等食品添加剂比往年有了更高的要求;美国、加拿大、西班牙、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规定进口月饼馅料中不能含有蛋黄,其中澳大利亚还规定月饼馅料不得含有肉类……这些近乎苛刻的要求致使许多中小月饼生产企业面临“出口无门”的窘境。
实际上,月饼质量是长期困扰这个行业健康发展的最大问题。虽然国家早就针对月饼质量制定了严厉的规定,如月饼的质量指标中除了卫生指标,还包括感观指标、重量指标、含水量指标等;新《食品安全法》也要求月饼包装上详细标注所有成分、加工方式等以确保消费者的知情权。可是,月饼质量问题仍走不出巨大安全隐患的魔咒。据报道,家住重庆北碚城区的罗翠容近日向记者展示了一盒存放了8年的古董月饼,这盒被主人遗忘在储物柜的“饼坚强”的生产日期是2003年9月2日,距今已8年,但看上去仍油亮发光。据业内专家讲,此月饼8年不腐可能是防腐添加剂放多了,而该月饼的外包装上并没有明确说明食品添加剂的成分和数量。此类事件的发生让人们对月饼的质量心有余悸,也就难怪国外对我们的月饼出口进行“封堵”了。
鉴于此,我们在抓紧制定行业标准的同时,不妨以月饼出口受阻为契机,对全国范围内的月饼质量进行一次全面“体检”。一方面,质监部门要对月饼的包装、标识、食品质量、添加剂等,进行全程监控和监督。与此同时,国家工商部门要对生产月饼企业进行抽查,抽查样本既要适当扩大,也要抽大不放小;对网上销售月饼行为,职能部门也要尽早出台措施,以填补管理上的真空。此外,要对违规企业进行重罚,按照《食品安全法》,对以次充好、质量没有保障等生产企业,进行严厉处罚。
只有企业加强自律,生产出“健康”的月饼,消除掉食用者的后顾之忧,才能让中国月饼顺畅地“走”出国门,“走”向全球。
(责任编辑:王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