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稳定物价“动真格”渐显效果

2010年11月30日 13:15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张东阳

  26日,发改委再次发文稳定物价,多个部委将组成六个国务院督察组赴18个省、区、市督促检查。发改委第五天发文稳定物价,强调国企要承担社会责任,要求各地政府和物价主管部门切实贯彻国务院“16条”。(《新京报》11月27日)

  自国务院办公厅20日发布《国务院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以来,自11月22日开始,国家发改委开始发文就如何贯彻“16条”做出论述,短短几天时间内,国家发改委连续发五文,从多个方面要求各职能部门及与民生密切相关的行业,就稳定物价作出具体指示,还有多个部委,在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的同时,已经开始组成督查组分赴全国多个省、区、市进行检查,并且发改委已在4天内2度查处违法成品油销售企业等动真格的行为,充分彰显了作为涉及民生的重要职能部门对民生的高度重视和极度关切。

  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10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4.4%,年内首次突破4%,创25个月新高。其中,与百姓密切相关的菜价更是上涨了31%。在此情况下,山东、江苏、浙江等多个省份建立了相关联动机制,并相继启动了对生活困难群体的生活补贴。而在国家层面,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更是在11月1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分析当前价格形势,研究部署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政策措施,而20日国务院发布的上述16项保民生通知,更是研究部署稳定物价政策之后的具体化措施,不管对职能部门还是全国各地,不仅具有长效性,显然更具操作性,无疑彰显了国家相关部门的民本理念,让百姓看到了更多希望和信心。

  CPI创25个月新高,“蒜你狠”、“姜你军”、“豆你玩”、 “苹什么”、“糖太宗”等物价不断高涨,百姓生活确实承受了较大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下,无奈的网民们用创造新词来调侃“房奴”、“卡奴”、“菜奴”等“奴时代”之下无奈的“奴岁月”。为应对这种上涨,“省钱宝典”开始在网上流行,“尽量等菜场快下班再去买”、“在阳台花盆里种点葱”、洗发水、香皂等能买“家庭装”的就买“家庭装”、不买反季节水果,但要反季节买衣。网络上自发爆发出的这些“民间智慧”,充分显示的是物价之高带来的民生之艰。

  当人们在吃饭、洗涮、穿衣等一两角钱的“小钱”都开始“斤斤计较”,甚至还以牺牲自己一向比较重视的物品质量来减少自己的生活成本时,人们生活压力之大显然是不言而喻的。如果他们的积蓄有那么一点点宽裕,腰包里有那么一点点“底气”,他们还会如此做吗?在就业难、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等一系列“难”之后,公众不得不如此“吝啬”地对待自己,不能不让人们感慨万端,不能不让人们怀疑国家政策调控的不力,不能不让人们对未来信心和幸福度、满意感打下折扣。

  网上流传的“省钱宝典”,无疑是一封百姓对生活之艰、生存压力之重的“投诉信”。说到底,是未能就业人们对就业挣钱的渴望,是已就业群体对增加一直“涨不过物价”的薪水的期待,是所有的群体对国家“强国富民”的目标、对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郑重宣告的“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的热切向往。而兑现这一承诺,既是政府“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切实践行,更是对“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及“藏富于民”、“让全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的庄严使命。而这些内容,在日前召开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都郑重地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在“十二五”规划中,这一切更是成为社会发展变化的重要标志。

  在X奴、XX族流行的时代, 国家一次性出台16项措施,从“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稳定农副产品供应”、“降低农副产品流通成本”、“继续稳妥推进价格改革”到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等举措,一个更合理、更科学、更长效的“保民生”机制将得以逐步形成,而从宏观层面看,包括一月两调准备金率,加大流动性管理力度以及遏制房价过快增长的诸多措施也正在一一发挥作用。对于一个不断追求改善民生、文明富强的国度里,国家相关部门在百姓生活保障上的更多一些用心,更多一些举措,更大一些决心,彰显出的是对民生的真实关切,是对“国强民富”、“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的承诺的真实践行,我们期待着,有国家层面不断出手的保民生的举措及坚强的决心和信心,有多个职能部门这样高度负责的落实职能和认真督导检查,百姓的生活能够更快一些得到改善,人民的生活尊严能更快一些得以实现。

(责任编辑:侯彦方)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